李強:一個90後“農機改良師”
- 發佈時間:2015-06-11 07:32:5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培奇通訊員付海厚李晴
膚色白皙,梳著韓劇裏“都教授”般的酷髮型,穿著一件亮暈人眼的粉色襯衣,竟是名農機手?見到李強第一眼,每個人都會産生同樣的疑問。
李強雖然剛滿25歲,但已經有了10年駕駛大型農機的經驗。
由於父親是農機手,李強初中畢業後,沒有外出打工,而是給父親做起了小“跟班”。去年他新購置了一輛12萬元福田GE50大型收割機,國家補貼3萬元,實際花費了9萬元,開始自己單幹的生活。
由於李強年輕勤快、技術過硬,加之車輛型號新,找他收麥的人特別多。“活兒比別人多,基本上這塊兒沒結束,下一站活兒已經聯繫好了,大概一天比別人多收一二十畝地。”與李強一個村子的農機手孫玉運,雖説是李強的長輩,對這個小子可佩服了。
在李強口中,開農機被他愉快地稱作“玩車”,語氣和時下的“汽車發燒友”差不多。“汽車發燒友”常會去改裝汽車,李強亦然。他會拆卸,翻修,組裝,甚至可以根據收割播種不同需求,對機器的各個零部件進行改造。
大型聯合收割機經常出現的毛病是莖稈跑糧現象,就是小麥通過聯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之後,有些穗頭沒被脫或脫得不凈,殘留籽粒隨莖稈排出,造成很大的浪費。為解決這一問題,李強反覆觀察和試驗,他發現這是由於原廠配備的滾筒比較重引起的,打麥時發動機拖帶著沉重的滾筒比較吃力。“只需更換一個簡易型的滾筒,就輕鬆克服上述問題。”李強説。
李強還發現,車速只要一快,麥粒就會從聯合收割機罩蓋、檢視口等封閉不嚴處,以及損壞的機壁、銹蝕的孔洞等處漏到地上。他上網查詢,並不斷地請教外地有經驗的機手,把篩子風機處的傳動齒輪,換了個大型的,輕鬆解決了車速提高時遺漏糧食的老大難問題。
結合自身經歷,還為同齡人的就業提供了活教材。他説:“農村人受教育程度不能與城裏人相比,出門打工只能吃個青春飯,掙個辛苦錢。留在農村卻大有可為。”
如今注入越來越多新技術、新知識的現代農業,空前渴求新生力量。最有説服力的是李強年均8~10萬元的收入,況且每年只忙碌了4個多月時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