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生就業亟待再造新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6-10 09:29: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畢業季和就業季即將來臨,針對今年749萬大學畢業生畢業需就業的歷史新高現實,國家教育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國家不斷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以下簡稱“雙創”)的新環境,大學畢業生是積極主動地加入到“雙創”大軍之中實現自我創業成就夢想,還是按部就班地憑藉自身努力進入單位平穩就業?這或許是今年眾多大學畢業生亟須破解的難題。畢竟,融入到“雙創”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激情,還有諸如自身是否具備“雙創”的一些必備條件、能否經受住失敗的打擊、“雙創”資金的來源有沒有保障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需要一一克服,否則到頭來難免會落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窠臼之中,尤其是那些因受到家庭條件限制需立即就業解決家庭困境的畢業生,就更要細細思量和量力而行。

  不可否認,35年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已化解了就業無路的窘境,一句流行在民間中的俗語“現在搞碗飯吃好容易,分分鐘鐘都能搞掂,但要吃碗好飯卻不容易”的點評入木三分。話語雖然有些粗俗,但個中道理值得沒有就業的人們用心體會。現實來看,一邊是大學生數量持續增長面臨就業難題,一邊是用工企業招工難與用工荒的聲音不絕於耳,特別是各行各業的中高級技術工人到處都短缺,就連普通農民工、保姆、育兒嫂等都變得稀缺起來,倘若大學生不嫌棄工種好壞的話,就業難題便會迎刃而解。“臟活累活不願幹,技術活細活幹不了,管理活沒經驗……”這些曾經橫亙在大學畢業生面前的“心理硬結”,雖然時間過去了30多年,但應用到現在仍不失為“真實寫照”。某知名製造企業曾試圖通過從大學畢業生中招收車工、銑工等學徒工,連續3年招聘無一人願意從最底層的學徒做起,至今企業使用的還是45-55歲的老技術工人。

  事實上,正是近年來企業招工難怪狀的不斷演繹,才讓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技能勞動者數量只佔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數量更是僅佔5%,全國技能型人才短缺高達2250萬人。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0-2013年的千戶企業用工情況季度追蹤調查顯示,近年來企業招工難度日益增大,特別是中小企業招工難問題尤為突出,每年全國企業用於招工的各類開支105億元以上,這無疑直接加重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迎接而今又一個就業嚴峻形勢之際,如何幫扶大學畢業生實現有序就業和科學創業應當成為管理層一項重要的現實課題。筆者認為,不妨站在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前瞻性推動就業規劃、就業指引、就業幫扶以及創業保障等一系列就業體系的再造。

  一方面,建立健全與實施國家層面的就業規劃,確保各類畢業生均衡有序就業。我國技術技能型人才極為短缺的現實,已經為高校人才培養的落後體系敲響警鐘。可以説,我國若再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學歷教育和學歷待遇制度,中國製造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套話,企業發展就會走向“短命”。以制定和實施國家戰略就業規劃為藍本,創造性地把各類院校的體制變革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融為一體,消除純學歷教育帶來的弊端,從源頭讓就業與教育與人才對接,讓教育事業成為實用産業。

  另一方面,突出政策與社會氛圍和諧共振的正能量作用,切實改變對工人地位的片面認識,營造全社會尊重工人的新環境。具體説來,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打破學歷報考限制,推行按崗位設定相應專業要求,只要專業對口不再區分學歷,讓公務員與企業一樣只是用工方式的不同,而非身份的區別。同時,消除學歷高待遇就高的用人機制,推行按專業要求使用人才新制度,通過媒體、公眾、社會、企業、政府來營造認專業不認身份的用人氛圍,實現就業的公正,轉變大學生對就業的認識。

  此外,立足就業是為了更好地創業的基本思維,出臺相應的配套支援政策,讓各類畢業生通過基本的就業崗位培養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與知識,為今後創業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減少“彎道超車”帶來的直接風險,讓就業與創業形成有機的統一體,讓大學生做工人更有尊嚴成為一種時尚與風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