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畢業生熱衷赴中國發展 外媒:有大把錢可賺
- 發佈時間:2015-06-09 11: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外媒稱,范妮·戈布和瑪麗亞·帕洛瑪·富恩特斯的熱情顯而易見。這兩個因為自己的夏季童裝系列獲得初步成功而得意洋洋的法國商學院畢業生正在計劃下一步銷售舉措,包括線上和通過多品牌實體店銷售。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7日報道,時髦的開襟夾克、齊膝短褲和貝雷帽看上去與法國春天百貨或拉斐特百貨公司中出售的別無二致。但是其製造商迷你波比時尚服裝設計有限公司卻並未在巴黎,而是在蘇州,一個距離上海僅有數小時車程的城市。
這兩位法國商科聯盟國際商學院的女畢業生是越來越多在中國尋找第一份工作的法國畢業生之一。催化劑之一是歐洲商學院競相在中國開辦分校、與中國大學開設聯合學位項目以及在北京和上海推出實習生計劃的浪潮。
此外,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再加上進入上海等城市的低廉費用,引起了全球希望成為企業家的畢業生們的共鳴。
但是,富恩斯特説,中國真正的優勢是其規模。她説:“這裡的機會比法國的要富有吸引力得多。如果你想出一個新主意,那麼實現的空間真的是非常大的。”
迷你波比品牌的服裝將“巴黎范兒”與為了迎合中國城市中數量日益增長的肥胖兒童的彈性布料和長腰帶相結合,這一切都是出自戈布的構思。
戈布分別在裏爾和上海學習時尚和商業,然後在美國度過了“間隔年”,她最後決定將大碼市場確定為自己的論文主題。她説:“在這篇論文中,我就中美市場做了比較。(之前)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市場。”她補充説,在中國,有1.2億18歲以下的肥胖未成年人。
她説,在上海,超過18%的小學生超重——和美國的比例一樣。她説:“(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很吃驚。”
格勒諾布爾大學商學院國際商務碩士係(MIB)的系主任尼克·桑德斯説,在中國學習過一年的MIB學生中有很多人想在那裏工作。
桑德斯説:“其中90%的人想留在中國。”儘管事實上,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會在中國開始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桑德斯説,還有50%的人將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
“他們通常受雇于需要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了解的工作。”
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畢業生、企業家馬蒂厄·達維德-埃克斯佩東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了第二個學位,他現在正在中國經營自己的第二家企業。他所創建的第一家企業——一家禮品包裝公司在誕生18個月之後即被他出售。
他的市場研究公司DX諮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都設有辦事處,他正計劃在香港設立第三個辦事處。公司共有15名員工,他計劃到今年年底能擁有20名員工、營業額達到700萬人民幣。
“我在中國總是做的事情,就是選擇一個在歐洲運作良好的模式,然後改進它。”他目前的大多數客戶都是尋找關於中國市場資訊的國際企業——渴望抓住中國改變的人口結構帶來的商機的西方私人養老院集團就是其中之一。形勢正在發生變化。“中國企業現在想找到關於其競爭對手的更多資訊。”
對於達維德-埃克斯佩東來説,在中國工作的好處顯而易見,特別是市場的靈活性和高效率。他説,産品設計研發出來只需要幾天。
他説:“我感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歐洲不可能完成這些事。”他説,這意味著企業家能夠將一件産品迅速推向市場而不需要募集過多資金。
但是,他也警告説,中國的商業環境並非總是順風順水。“他們(有抱負的企業家)需要親身來這裡,看看這裡的情況。許多人來到這裡,卻發現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適合本地市場。”
里昂高等商學院的高級客座講師曼米特·辛格過去13年中一直在中國工作,他也贊同這種説法。“這個市場有一條學習曲線,對每個人來説都有一條。就算是跨國公司那些50歲的總裁也有他們的學習曲線。他們可以來這裡‘受受教育’。”
他説,歐洲企業家們正在冒雙重風險:建立一家企業,並且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
他還警告説,幾年前對於法國企業家來説那些“唾手可得”的東西中的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他援引那些想在中國開展葡萄酒進口生意的人的例子説:現在局面發生了逆轉,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全球購買葡萄園了。
他説,對於歐洲企業家來説,中國也有很多積極因素。
“對於‘對’的産品,市場上有大把的錢可賺。”
他説,法國商學院學生對於在中國創辦企業依然懷有強烈的熱忱。
辛格是上海“中國加速”項目的積極參與者,這個項目為中國和國際企業家提供支援。儘管在美國和歐洲非常流行,“孵化器”這一概念在中國還很新穎。
正是因為法國商科聯盟國際商學院與一個蘇州當地的孵化器項目在2013年建立了合作關係,迷你波比公司的創始人才決定將自己的公司設在蘇州。現在,她們正在杭州、蘇州和上海銷售自己30多個類別中國製造的成衣商品。
目前公司的創始人們正在尋找各廣闊的銷售渠道以增加銷量,並且同步在淘寶網進行銷售。她們也正在與學校協商設計更大碼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