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凈水器市場:家電企業如何與專業選手對決

  • 發佈時間:2015-06-10 10: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凈水機生産企業有4000多家,其中既有耕耘行業多年的專業廠商,也有實力較強的綜合性家電廠商,還有跨界試水的IT及網際網路廠商,各股力量匯聚,使得空凈市場熱鬧非凡。

  其中,綜合性家電廠商憑藉在渠道、規模化製造、資本實力等方面的優勢已經漸漸在市場站穩了腳跟。但是與專業空凈廠商相比,産品種類單一、服務模式等仍然是家電企業的軟肋。

  何以分得一杯羹?

  “現在市場尚有空間,並且競爭態勢並非特別激烈,所以入局者都有生存的空間。各方都看到了盈利的可能性,所以家電廠商也想分一杯羹。”奧維雲網生活電器事業部總經理杜天龍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説。

  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凈水機的市場滲透率只有3%~5%,而歐美日韓等發達市場的凈水機滲透率大多超過70%。其中,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普及率約為15%,二三線城市低於10%,農村市場幾乎空白,而2015年水處理市場零售額規模將達192億元,同比增長59.2%;零售量達798萬台,同比增長54.3%。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企業的涌入,目前除沁園、立升等老牌凈水企業外,美的、海爾、格力等家電企業的凈水器佈局都已初具規模,做了多年凈水器代工出口的凱芙隆不久前也轉向國內市場,而今網際網路企業小米也想分一杯羹。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有凈水機生産企業4000多家,其中以中小型凈水品牌為主,年銷售在1億元以上的品牌卻不到10家,品牌集中度低。

  到底入局的家電企業賺錢的機會有多大?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凈水機行業渠道商的毛利還是比較高,三四千家企業各有各的活法兒。“都在掙錢,區別只是掙的錢多還是少,做得大還是小,佔領多少市場,有多少用戶跟你走。如果把凈水器事業看成一個生意,它本身沒有風險,毛利比一般産品都高。而家電企業由於渠道等優勢,盈利必然大於入局的小企業。”他説。

  目標客戶不一樣

  杜天龍透露,從技術上來説,專業選手和家電廠商生産的産品沒有太大差別。大品牌家電企業即使涉足凈水器,也不會重新進行技術的研發,因為這個行業最核心的技術都是通用技術。“比如,反滲透是當前凈水器行業最主流的應用技術,其技術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應用在海水淡化和工業領域。所以凈水行業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業餘選手會在客戶目標上發力。”他説。

  家電廠商能夠鎖定不同目標的底氣,首先在於其渠道優勢。記者了解到,海爾、格力、美的等的門店即使在三、四線城市也有廣泛佈局,甚至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以海爾為例,其專賣店遍及全球各地,僅中國就有超過6000家門店。

  “傳統的家電企業,由於技術和本身售後的限制,把客戶目標定位到原有客戶人群中。以美的、海爾為例,其凈水器的銷售和熱水器綁定到同一個部門。充分利用其固有的資源,售後服務也同熱水器進行人員共用。”杜天龍進一步介紹道。

  正是由於目標客戶不同,各家的盈利狀況不盡相同。一位業內人士進一步向記者透露,新入局的小企業首先需要佈局售後服務,雖然産品的毛利潤很高,但是人工成本已經將利潤吃掉不少;海爾、美的等由於本來具有門店等資源,不需要再進行額外投入;而沁園們最值得一提,由於入局最早,他們已經能夠通過售後服務來進行盈利。

  服務盈利是關鍵

  據了解,凈水器的耗材配件是濾芯,用戶購買凈水器後,要持續喝到健康的飲用水,就需要定期更換濾芯。一般來説,水質差的城市,用戶要5~8個月就更換一次濾芯。沁園等專業凈水器廠商已經能夠通過更換濾芯等售後服務來盈利。

  碧水源總經理梁輝認為,正是由於服務的盈利模式,雙凈産品是最好的産品。他説,目前靠服務賺錢的模式,在南韓應用很成熟。他們免費提供給家庭使用,每個月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包含換濾芯,定期清洗等服務。假如兩年能收回機器的成本,兩年後就是純粹靠服務賺錢。“就跟當年的噴墨印表機一樣,買完了就要耗材,每年都要更新零部件,且用戶心甘情願。”

  梁輝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家公司擁有1000萬個用戶,用戶每年在凈水器上花費600元的服務費,一年便可産生60億元的營收。”

  通過售後服務盈利模式,專業廠商的盈利頗豐。杜天龍認為,這還不夠,專業選手的優勢還表現在綜合性的服務方面。“凈水産品的服務還要有良好的持續性,除了後續換芯外,對水質的檢測、對濾芯的檢測同樣必不可少。沁園們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他説。

  另外,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水質污染問題各有特點,這需要凈水設備廠商對不同的水質有針對性地進行凈化。杜天龍説,在應對不同的水問題上,沁園這樣的老牌廠商經驗更豐富。産品種類豐富,針對不同地區推出了不同的産品型號。家電廠商在産品多樣性上有短板,單一産品並不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李建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