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橋鋪IT産業如何面對新變局

  • 發佈時間:2015-06-10 00:33:56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幾乎和淘寶同時起步的陳新,剛開始在被譽為重慶中關村的石橋鋪賣電腦,並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十年後會面臨電商如此嚴峻的咄咄逼人之勢。

  陳新現在有兩間銷售電腦耗材的店舖,而在2007年,他的店舖有七間。那時,與上大學的同學聚會時他往往有腕兒的感覺,幾千塊錢的帳單連眉毛都不眨,“唰”地一下子就付了。而今,就算是顧客只來看看,陳新都會不厭其煩地講解,希望用態度和真誠換來顧客的留步。

  事實上,在石橋鋪幾大電腦賣場經營電腦及相關業務的數萬從業者來説,在這片曾經是西部IT産業最輝煌的地方,面對電商的來勢洶洶,和消費者的更趨理性,又將如何應對?

  且看重慶晚報記者的調查。

  地攤起家

  幾年時間成為創業達人

  陳新在石橋鋪奮鬥了10多年。

  創業之初,他只是在外面擺了個小攤。他發現,擺攤比固定門面最大的好處,就是客流比較多,凡是過往的客人,都有機會打交道。就這樣,從賣硬碟、隨身碟、MP3、MP4等這些小玩意兒起家,陳新在一年時間裏積累了不少人氣。

  “當時,我賣了一個三星MP3給一位顧客,就這樣交上了朋友。後來他來配電腦,硬是要我幫忙給他找人。”陳新説,出於對顧客的回報,他帶著顧客到了一個自己熟悉的店舖,配完電腦,原本市場價要5000多元,因為臉熟,只花了4000元。顧客臨走前,還不停地向他道謝。

  “關鍵是那個店舖的老闆,還給了我兩百塊錢作為答謝費。”陳新説,收到答謝費後他醒豁過來——原來電腦的利潤真的很可觀。

  2005年,他在父母的支援下,花了四萬元,從一位不想做生意的朋友手裏轉來一個門面,開始組裝電腦。

  從電腦組裝到耗材銷售,兩三年做下來,陳新的門面多達七間,“想想都開心啊,那個時候,每天做零售都搞不贏,為我組裝電腦的人有十幾個,他們還能兼職。”陳新説,他住的地方,也從父母所在廠裏分的房子,搬進了花園洋房。

  那時,陳新的日子甚是愜意。

  是走是留

  糾結中選擇分項投資

  狂風暴雨在2010年來臨。

  陳新説,從2010年開始網路銷售遍地開花,電腦城賣上千元的耗材,網上只要幾百塊錢,“起初,顧客覺得網路購物不可信,還依然到電腦城來買東西。但久而久之,由於利潤不斷被網路瓜分,部分商家也做出了讓人憤慨的事情。”

  陳新透露,在2010年左右,部分商家為了應對網路銷售帶來的狂風驟雨,開始從沿海低價購進翻新的IT數位産品,包括記憶體條、手機、隨身碟、墨盒……於是,不少顧客新買的電子産品裏面有莫名其妙的照片,“口碑慢慢不好,也讓不少顧客離去。”

  到2014年左右,石橋鋪幾大數位城經歷了最嚴峻的洗禮。

  三聯電腦的負責人潘凈透露,假貨橫行的那幾年,石橋鋪的IT數位生意真的不太好做,為了員工和企業的發展,本來可以當翹腳老闆的她,又回到客戶身旁,用行動和人品來證明貨物的好壞。

  “競爭是好事,但是有人把競爭演變成了傷害,最終還是害了自己。”為了繼續經營下去,陳新和潘凈等經營戶決定,把自己的店舖以租賃的形式分租給骨幹員工,讓他們的收入增加,來維持店舖的正常運作。

  另一方面,陳新和潘凈們開始朝著新的行業投資。陳新説,他不懂理財,就買了四五個臨街門面,靠收租金過日子;潘凈和丈夫開始投身於新型農業,“收效慢,但是未來絕對有前途,起碼網上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吧。”

  創新驅動

  政府多項政策扶持創業

  面對石橋鋪IT産業的節節敗退,高新區也在積極出臺辦法,為石橋鋪的發展謀劃新的出路。

  高新區管委會透露,在電商産業發展上,高新區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給予企業開辦獎勵、扶持獎勵、應用獎勵等多項扶持,力度在全市首屈一指。例如,高新區作為全市首家電子商務企業註冊資本認繳制試點單位,對租用高新區辦公用房的電子商務企業將給予前兩年租金全額補貼,讓企業“零成本”創業。

  為促進産業集聚、打造生産性服務業高地,《重慶高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扶持辦法》對新設立或新引進的金融機構總部、新設立的獨立核算金融機構,最高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對國際知名品牌省級以上總經銷(代理)商或直營商,對在高新區新建、經認定的産品交易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融資擔保平臺,對駐高新區金融機構為高新區內融資平臺貸款或給予其他形式資金支援等等,均有非常細化的獎勵辦法和扶持政策。

  如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諸多措手不及的困難,不管任何時候、任何環節,只要你有需求,在高新區就能找到對應的政務服務,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到存量企業服務,高新區建立“一條龍”服務機制,採取全程跟蹤、保姆式的服務方式。

  高新區IT産業向空中要效益

  龍湖新壹城項目落戶科園路

  競爭促進發展。這句話在今天同樣得到印證——過去只在門面經營上下功夫的IT商戶們,現在紛紛開拓電商平臺。

  陳新和潘凈都為自己的IT産品建立了網上售後服務平臺,“只要顧客有需要,在網上預約一個時間,我們的售後服務就會第一時間到家門口等著。”

  然而,做大做強電商平臺,對現有商鋪來説確實不是最好的打算,但經營者對樓宇辦公的需求,也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向。於是,樓宇經濟也被高新區東區作為主導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當然,這片熱土也被投資者所看好。

  最近,龍湖地産將目光投向石橋鋪科園路,打造新壹城;中國鐵建也大手筆在該區域打造28萬方的中央全能生活大城玖城壹號。

  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説,東區將結合“退二進三”和“二次改造”,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樓宇,通過載體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項目,積極引導産業轉型。

  “推進樓宇經濟發展,我們將不遺餘力。”高新區管委會經發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高新區在全市首創政企協作新模式:社會資本出樓宇,高新區出配套政策和扶持資金,聯手打造特色樓宇。通過這種創新機制,發揮財政引導作用,逐步改變以前政府自己修、自己運營的狀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激活社會資本,從而帶動整個高新區東區樓宇經濟的創新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逐步打造成規模、上形象的高技術服務産業集群。

  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包括高新電商産業園、高新區微企IT業孵化園、重慶火炬網際網路內容産業園等一系列特色樓宇産業園區正在打造和謀劃中,重慶最具特色的樓宇經濟高地呼之欲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