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民訴幹洗行業多宗“罪”期待行業被“清洗”

  • 發佈時間:2015-06-10 00:29:37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逢換季的日子,不少市民會將過季不穿的衣服拿到洗衣店幹洗,然而由於行業發展不健全、缺乏標準約束等原因,原本是便民服務的幹洗消費卻引發了不少糾紛。記者近日通過調查發現,市民也為幹洗行業羅列了多宗“罪狀”,即預付費陷阱、洗滌不透明、責任界定難、維權賠償難。更有市民質疑:幹洗行業何時能被洗洗乾淨?

  千元預付費打水漂會員卡成了“風險卡”

  “一年前,我在一家洗衣店辦理了一張1000元的洗衣卡。洗過幾次衣服後,發現他們洗的衣服越來越不乾淨,服務態度也越來越差。我現在想退卡,要回卡裏剩餘的錢。可是洗衣店卻説他們辦出去的洗衣卡一概不退錢。”市民宋女士頗有怨氣地告訴記者。

  宋女士表示,當初辦理洗衣卡時,一是考慮洗衣店當時的洗衣品質和服務態度都挺好的。二是考慮辦這個卡就可以享受8折優惠。也就是交800元錢,就能享受1000元錢的洗衣服務。但是沒想到洗衣店的洗衣品質和服務態度在後來會嚴重下滑。“我再和店家商量一下退款的事情,如果他們還是不同意我只能找工商部門投訴了。”宋女士無奈的説道。

  比宋女士還鬱悶的是家住雁灘的張女士,她曾在天慶嘉園小區附近一家名為美國GEP幹洗店辦了一張價值3000元的會員卡,沒想到自己僅消費了一次老闆就關門跑路了,不僅卡裏的錢打了水漂,連送去幹洗的衣服也沒法取回。雖然事後轄區派出所已介入調查,但張女士表示,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卻再沒下文,“我對拿回錢已經不抱希望了,只能當自己花錢買了次教訓吧。”張女士心灰意冷地説。

  “每年都有這種預付費消費的投訴,都是交錢辦了會員卡或儲值卡後,找不到商家了,商家搬離後願意處理後續問題的少之又少。”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中小門店辦理會員卡風險比較大,一旦出現資金或經營問題,商家就會關門歇業或者搬離,少數無德商家可能會悄悄跑路,導致會員受損失。遺憾的是,目前我市沒有相關規章制度對預付費消費進行約束規定。

  幹洗受損成常態“洗壞五千元衣物賠五百元”算好的

  原是為保養衣物,結果卻適得其反。市民薛女士提起最近幹洗的經歷還是一肚子氣。她告訴記者,自己將一件價值2000多元的毛質大衣拿到自己家附近的幹洗店去洗,取回時卻發現大衣毛質遜色不少,“衣服的毛質本來是很棉很舒適的,結果幹洗完毛都一片片粘連在一起,我好好一件衣服沒穿幾次,被洗成這樣能不氣人嗎?”她表示自己也和幹洗店進行過協商要求對方進行相應理賠,但是對方並不承認自己洗壞了衣服,只一句“你怎麼證明我洗壞了你的衣服?”就噎的薛女士説不出話,最終苦於無法提供相關證據,薛女士只能自認倒楣。

  在外地上大學的小李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並不愉快的幹洗經歷。她將表哥從美國買回的牛仔小手提包送去自家附近的幹洗店幹洗,去取時卻發現洗後的包包不僅縮水、褪色,還殘留著白色洗滌劑。“很明顯是水洗不是幹洗,但店主不承認。”李瀟跟店主理論一番後的結果,是便宜2元幹洗費。“我向消協進行投訴,也沒得到滿意的答覆,只好放棄了,難不成我為了一個包還跟人家打官司?”

  安寧區的劉先生則表示“以後絕對不會再去幹洗店洗衣服”。他的這番言論源於自己曾將一條價值近五千元的品牌西褲送到某品牌洗衣房幹洗,沒想到取回時發現西褲表面被洗毛了一大片,找經營者索賠遭到拒絕。多次協商未果的劉先生向工商部門進行了投訴,“真正讓人生氣的是這個無良商家不僅洗壞了衣服還一副死活不認賬無所謂的樣子。”最終,經過蘭州市工商局安寧分局園區工商所工作人員連續四天的數次調解,經營者同意賠償500元。“我一條五千元的褲子穿了沒幾次就被洗成廢品了,我覺得我怎麼都算是虧大了,沒想到工商人員告訴我這已經不錯了,很多情況下都沒得賠,對此我只能‘呵呵’了。”劉先生苦笑著説。

  禍根在於水洗和“老湯幹洗”

  在採訪中,一位曾經從事過幹洗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小幹洗店裏,顧客送去幹洗的衣服,其實有60%甚至更多的衣物是“被水洗”了。經營者只需要對衣物進行局部處理之後,就用專業洗衣機進行水洗,之後只要熨燙平整,客人根本看不出來衣服是水洗還是幹洗的。“大型連鎖店我不清楚,反正很多小幹洗店都是這麼做。幹洗一件上衣或外套的成本要6到10元,而水洗成本還不到1元。除了布料確實不能水洗的衣服,我們很少為顧客幹洗。一般收到衣物後先分類,從顏色淺的洗起,把特別臟的地方如衣領等洗乾淨,然後再把顏色差不多的混在一起洗。洗的過程中不會換水,洗衣粉也用最便宜的。如果衣服不太臟,有時用刷子蘸洗衣液刷一刷,顏色淺的洗洗局部,顏色深的不洗也能矇混過關。”

  據其介紹,所謂“幹洗”的原理,就是用幹洗油的物理特性將衣物的油垢或污漬取出來,由於幹洗油幾乎不含水分,所以被稱為幹洗。他也透露説,不少幹洗店的問題就出在這甩出的幹洗油上。使用後的幹洗油需要通過蒸餾凈化處理才能還原到清澈後再次使用,但幹洗油的蒸餾凈化過程一般需要48小時,耗時、耗電還耗油。為了節約成本,許多幹洗店的幹洗油使用後不做蒸餾凈化處理,直接用於下次幹洗,待幹洗油實在沒法使用時才蒸餾凈化一次。有些幹洗店甚至半年才凈化一次,以致于幹洗油黑得像臭水溝裏的黑水一樣。業內人士形象的把這種現象稱作“老湯幹洗”。

  取證維權無從下手行業監管更成“擺設”

  市消費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近兩年有關部門加強了對幹洗業的監督,類似于“洗壞衣服最高只賠償洗衣費的十倍”這樣的霸王條款已不再出現,但針對幹洗業的投訴還是居高不下,大多是消費者取回幹洗衣物後發現破損、染色、褪色等問題。而消費者與幹洗店的糾紛卻常常説不清道不明,幹洗業的行業特性常常使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局。

  “衣服洗得幹不乾淨、衣服到底是穿壞的還是洗壞的、衣服的破損程度該怎麼認定,這些問題不是顧客説了就算的。”在採訪中,不少店主都對記者提出的關於賠償的問題不以為然。也正是由於這些問題難以量化,很難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去認定,消費者和店家往往各執一詞,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互相扯皮。同時,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幹洗工藝流程並不了解,幹洗店是否真正按標準的洗滌流程操作,採用的是否是合格的洗滌劑等,消費者一概不知。即便是責任明確,維權的繁瑣過程也令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

  據了解,消費者維權途徑主要有:一是與商家協商賠償;二是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三是向工商管理部門申訴;四是申請仲裁;五是起訴。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我國目前尚未頒布關於幹洗業賠償的具體規定,洗染服務的投訴主要通過調解解決,而賠償數額的多少與服裝本身的價值有密切關係。但多數消費者沒有保留購買衣服原始憑據的習慣,在向洗衣店索賠時,常因無法提供能證明衣物價值的原始憑據而使索賠陷於被動。行業標準亟待出臺原本是便民服務的幹洗業卻成了投訴“靶子”,與幹洗業發展不健全密切相關。

  我省在2003年成立了甘肅省洗染行業協會,專門解決洗染行業的糾紛。《甘肅省洗染行業消費爭議糾紛解決辦法》中提到:幹洗店無干洗設備,利用假冒偽劣設備,水洗冒充幹洗,衣服損壞後,除由經營者全額賠償外,並由洗染行業協會協調工商等有關部門對經營者予以重罰或取締其營業資格。

  帶著一系列幹洗方面的疑問,記者試圖聯繫到甘肅省洗染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但令記者意外的是,該協會的辦公原址已經易主。記者聯繫到管理該協會的商務局工作人員時,被告之“雖然甘肅省洗染行業協會是屬於我們管理的,但是因為該協會已經好幾年沒有年檢了,我們也不知道如何與之取得聯繫。”

  “清洗”幹洗行業還需法規落地

  2007年5月,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頒布了《洗染業管理辦法》,被各方寄予厚望,認為將對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産生重要積極作用。然而,8年過去了,幹洗行業依舊是投訴熱點,且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投訴案例呈增長之勢。

  相關人士認為,為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幹洗行業的整頓與引導,尚需進一步規範行業細節。甘肅玉榕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向功説,雖然《洗染業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不得以‘水洗’‘單燙’冒充幹洗”,同時要求“配備與經營規模相適應並符合國家規定的專用洗染、保管、污染防治等設備設施”,但事實上,不符合這類規定的幹洗店為數不少。他建議,工商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洗染行業的監管,對不符合條件的幹洗店進行清理,讓這一《辦法》更進一步落到實處。同時,關於賠償具體規定的缺位也給違規運營提供了空間。目前,我國尚未頒布關於幹洗業賠償的具體規定。專家建議,我國應出臺細則,對此作出明確規定。

  工商管理部門也提醒消費者,幹洗前要認真檢查衣服是否有破損、色差和可能造成洗後褪色的嚴重污漬等,貴重衣物要約定賠償標準,雙方認可後在收據上標注清楚。取衣服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如有異議當面提出,並保留相關證據作為索賠依據。 記者劉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