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長率放緩

  • 發佈時間:2015-06-09 10:5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華盛頓6月8日電(記者劉劼 江宇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項目部主任奈傑爾·喬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IMF之前對油價下跌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所誤判,美國經濟的長期潛在增長率正在放緩,美國經濟出現的新變化值得中國關注。

  IMF4日將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3.1%下調至2.5%,並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到2016年上半年才會啟動加息。

  喬克説,美國經濟一季度出現萎縮主要是極寒天氣和西海岸港口罷工所致,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大於預期。他預計從二季度開始,美國資本和勞動力市場會有所改善,但一季度的疲軟無疑會拖累全年經濟增幅。

  他指出,IMF認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水準確實比過去有所下降。一是因為人口結構趨於老化,二是金融危機後勞動生産率明顯下降。本世紀初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曾帶來勞動生産率騰飛,但這種創新勢頭如今已不再,暫時還無法預知新勢頭會在何時何處出現。他預計,美國勞動生産率今後幾年都將維持在較低水準,並會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關於油價下跌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喬克表示IMF對此有所誤判。美國中西部的頁巖氣油田在過去一兩個月基本停止開採,這比IMF的預期要嚴重得多。同時,油價下跌也沒有給個人消費帶來預想的刺激作用,居民儲蓄率不降反升。

  儘管IMF預計個人消費短期將改善,但喬克表示,中長期來看,美國的個人消費不會再回到金融危機前那種不健康、不可持續的水準。其中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會使居民消費結構從電子、汽車等耐用消費品轉向醫療保健和國産商品;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念和行為;金融危機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轉而回到學校進修,學生貸款額猛增,這部分人群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還清貸款、增加消費。

  喬克表示,更合理的消費增速、更高的居民儲蓄率和更穩健的金融系統都是經濟運作更健康的表現。個人消費應由居民收入情況驅使,而不應基於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和獲得金融資源的難易程度。他認為,中短期內美國就業市場將繼續改善,工資水準將穩步上升,個人消費增速將達到3%左右,但長期來看會穩定在2%左右。

  喬克認為,美國人消費結構和觀念轉變,將消費更多本國産品和與醫療保健、教育有關的服務,這意味著從中國的進口將減少。中國的強項是製造業産品,在提供服務業産品上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的經濟政策應該據此進行調整。

  喬克在擔任IMF美國項目部主任之前曾擔任巴克萊銀行亞洲新興市場研究部主管和IMF中國項目部主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