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六成老人不願進城養老

  • 發佈時間:2015-06-09 09:32:44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財

  四成多的農村老人喜歡的養老方式是與子女同住。而超過六成的農村老人不喜歡進城養老。在各地區農村老人持不喜歡態度的比例中,東部是69.5%,中部是68.1%,西部是64%,東北部是67.6%。

  上述數據來自一份最新發佈的報告。6月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老齡社會公共政策挑戰與治理創新”國際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張雄教授負責的課題組帶來這份《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

  張雄稱,農村老人不喜歡進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不習慣,沒有親友熟人説話,生活費用過高等原因。對於現在的生活,有接近八成的被調查老人表示滿意。

  超半數農村老人

  還在勞作

  調研還發現,四成以上的老人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較好,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如種田等),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

  據介紹,此次農村養老調查歷時兩個月,調查範圍覆蓋全國31個省份573個縣,有效問卷約1.7萬份。

  在農村老人健康狀況方面,在農村老人健康自我感覺的指標來看,四成以上的老人認為較好。調研發現,近四成老人患高血壓,兩成老人多半患頸椎、腰椎病。近五成的農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藥,其中女性老人每天都要吃幾種藥的比例通常要高於男性老人。約66.4%的農村老人能夠完全自理,其餘老人則在自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2014年有63.4%的老人參加過體檢,東部的老人參加體檢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區域,其中,東北部老人參加體檢的比例比較低,僅為46.6%。

  在農村老人經濟狀況方面,調研發現54.6%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的勞作,比如在田裏幹活或者其他勞作,幾乎所有的老人仍然從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勞作,這是中國農村老人的特點。

  空巢家庭超過半數

  張雄介紹,子女資助對影響養老快樂指標佔比首位,新農保對經濟較發達地區養老經費貢獻率佔比很高,土地收入對農村養老經費的影響力仍然是最基本的。在農村老人消費支出方面,發現飲食、醫療與人情往來佔據前三位,尤其人情往來在農村老人的消費中佔到比較靠前的位置。

  子女照顧老人主要是以給貨幣為主,這一比例已超過50%,其次則是糧食資助等。由於農村老人的子女多居住在本地本村,老人對兒女的孝順狀況比較滿意。中國農村老人與子女通過手機、電話方式聯絡的頻率大大增加,這也是中國農村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趨勢,其中經常電話聯繫的佔56.4%。

  在農村老人生活品質的狀況方面,調研組發現,農村正在出現排浪式消費,從耐用消費品階段進入大眾消費品階段,現代化通信工具在農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比如電話手機指標中,東部擁有佔比是79.8%,中部、西部和東北部為75.2%、77.1%、86.1%。

  約八成老人對整體生活表示滿意

  張雄發現,農村老人整體生活滿意感受正面積極,有81.3%的老人對目前的狀況表示滿意,東部地區老人的滿意程度還要高一點。“這裡面我們發現老人們有一個共同點,老人對他的後事持有樂觀、自然、豁達的態度。”

  “老人們對鄰里關係滿意度最高,表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合計89.2%。在與子女關係方面,大概有86.5%的老人認為跟子女的關係處得還是不錯。再次就是與配偶關係的相處,大概有83.5%的人都是認可。中國的農村老人對村莊管理的滿意度一般,對居住條件、環境衛生等涉及村莊管理的這些項目滿意度一般。”張雄稱。

  調研發現約47.3%的農村老人不願意進養老院,原因包括自己覺得不光彩,經濟不能承受,服務品質存在問題,怕子女被人指責,在養老院不自由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