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生態保護與轉型發展紀實

  • 發佈時間:2015-06-09 09:31:44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巍巍興安嶺,積翠大森林。

  祖國正北方,總有那麼一片綠色閃耀在北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護好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是黨和國家賦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光榮使命,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則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森工集團(林管局)不斷細化完善“3598”發展戰略,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當作第一使命,將轉型發展當作第一要務,在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征途中奮力前行。

  森林綠了還要綠生態好了還要好

  到6月15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結束今年的春季森林防火期。可喜的是,進入春防以來,林區始終保持著“零火災”的穩健態勢。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的第一個防火期,林區廣大務林人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打造祖國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的決心。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主體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大興安嶺總面積的47%,森林面積8.2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7.44%,活立木總蓄積9.49億立方米,總面積、活立木總蓄積居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之首。

  在森林總量上,天然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以省為參照均居全國第6位;森林面積佔全國國有林區的10.9%,佔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的32%;森林蓄積佔全國國有林區的12%,佔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的33.5%。森林年凈生長量1200多萬立方米,潛力可達2100萬立方米左右,對我國政府履行到2020年森林面積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增長13億立方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0-45%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承諾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生態區位上,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地處自治區東北部、祖國的最北端,地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9個旗市,大興安嶺主脈縱貫林區南北,形成的天然屏障,通過阻隔太平洋暖流和控制西伯利亞寒流、蒙古乾旱季風,保障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東北糧食主産區的生態安全。

  在生態作用上,區域內984條一、二級河流和120萬公頃濕地,是黑龍江、松花江的重要源頭,其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匯碳釋氧、凈化環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維繫著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東北糧食主産區的生態安全。同時,這片森林又是我國最大集中連片的寒溫帶明亮針葉原始林生物基因庫,地處高緯高寒,土壤地質條件差,一旦破壞、不可複製。

  作為祖國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森工集團(林管局)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為指導,以打造祖國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為己任,樹立大資源觀、大生態系統的理念,擴大了生態建設成果。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翻開了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生態文明建設嶄新的一頁,標誌著森工集團(林管局)告別了木材生産舊模式,開啟了生態文明新征程。林區結束了持續63年的木材採伐歷史,務林人放下了斧鋸,由“砍樹人”徹底轉變為了“看樹人”。

  事實上,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已經實現了以木材生産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精神。

  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天保工程”實施13年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面積凈增87.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8.57個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增加1.8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開發初期的54.6%提高到目前的77.44%。新增林地面積和森林蓄積折算直接經濟價值達1000多億元,新增碳匯價值折合人民幣190億元。

  成績源於森工集團(林管局)對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執著追求、不遺餘力。據統計,近3年來,森工集團(林管局)堅持依法治林,持續開展林地清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安全的違法行為,收回林地近1.4萬畝;創新森林經營方式,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品質管理,完成更新造林7.6萬畝、補植補造80萬畝、森林撫育1587萬畝、育苗生産4852畝;

  創建區域保護體系,積極探索在北部原始林區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生態保護新模式,目前已獲得了國家林業局政策支援;創新森林管護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6000萬元,規劃建設各類管護站點182個,改善了工作生活環境,提高了管護能力;建立完善立體森林防護機制,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面積平均值較天保工程一期平均值分別下降了86.2%和91.2%,當日滅火率達到95%以上。

  不可否認的是,受歷史條件影響,森工集團(林管局)長期以來承擔著國有林區行政管理職能,長期以來承擔著區域內大部分社會公共公益事業職能。2008年森工集團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之後,教育、衛生、廣播電視職能實現了整體移交屬地政府行業管理,但是目前仍承擔著鄉鎮一級供水供暖、消防治安、社保計生、扶貧就業和公共建設等社會職能,是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履行著部分社會責任。

  停伐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對促進政企政事分開、各負其責要求明確,提出要厘清政府與森工企業的職能定位,剝離森工企業的社會管理和辦社會職能,加快林區所辦企業改制改革,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意味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迎來新一輪理順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的機遇,進一步建立與生態保護建設相適應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明晰林區自然資源資産的權屬,構建精幹高效的國有自然資源的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完整統一健全的資源管理行政執法體系。

  森林綠了還要綠,生態好了還要好。

  作為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森工集團(林管局)自加壓力,率先提出了要建設資源增長、生態良好、林業增效、職工增收、穩定和諧的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産品的迫切需求,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儘快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讓林區人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轉型發展大幕開啟綠色産業奏響旋律

  春天興安嶺,滿山紅杜鵑;夏日嶺上行,林莽又飄香;秋日層林盡染,美景伴豐收;冬日銀粧,皎潔晶瑩美人松。良好的生態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最優資源、最響品牌和最大的後發優勢,是林區發展的根基和林區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

  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轉型發展的優勢?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森工集團(林管局)明確了“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轉型路徑,確立了打造“內蒙古最大的森林碳匯基地、最大的商品林儲備基地、最大的綠化種苗基地、最大的綠色林特産品培育加工基地、最具特色的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和森林資源綜合利用龍頭、清潔能源生産龍頭、礦産資源開發龍頭”的“五大基地、三大龍頭”産業佈局,發展目標更加科學化、具體化。

  “童話阿爾山”、“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中國冷極”、“根河房車露營基地”……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條條引人入勝的宣傳語漸入人們的視野,一批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森林旅遊景區備受遊客青睞。

  莫爾道嘎“森林1號”小火車于去年駛入森林深處,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旅遊産業再添亮麗的一筆,一時間,“森林小火車”備受國內外遊客熱捧,人民網、新華網等各級媒體也對此進行了關注,“森林小火車”頻現各網站首頁,形象地展示了旅遊産業繼續“領跑”林區轉型發展的強勁動力。

  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的建設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要求,森工集團(林管局)根據林區旅遊資源分佈特點,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林區發展旅遊産業的最大優勢,規劃了南以阿爾山、北以北部原始林區、東以畢拉河為核心的三大旅遊板塊,以點帶面推動林區旅遊産業率先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基地。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旅遊持續升溫,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紛至遝來,旅遊收入屢創新高,旅遊産業正在成為林區經濟轉型、富民興林的支柱産業。據了解,林區去年累計接待遊客106.6萬人次,同比增長53%;旅遊綜合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81%,達到歷史新高。

  相比內蒙古大興安嶺旅遊品牌愈加響亮,獨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特色的綠化苗木産業、林下經濟也在逐年升溫。

  進入植樹季節以來,根河林業局領導幹部帶領職工群眾已在森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好裏堡種苗定植區義務勞動了半個多月。作為林區綠化苗木基地的重要區域,根河林業局註冊成立了種苗公司,並取得園林綠化三級資質,成為林區第一家獲得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目前,苗木總量已達5000萬株,正在向存苗1億株、圃地面積5000畝的目標邁進。去年,公司種苗銷售完成了500萬元的經營目標,今年,他們的目標是1500萬元。

  今年,阿裏河林業局齊奇嶺林場帶頭集資24萬元帶領職工發展食用菌培植産業,目前,他們已培植滑子菇40萬盤、木耳2萬袋,從2月份開始,便投身到當地火熱的滑子菇培植上來。

  食用菌培植産業一直是齊奇嶺的主導産業,在當地,家家戶戶院內都在培植滑子菇、猴頭、木耳,其中以滑子菇最為著名。每到收穫季節,外地前來收購滑子菇的客商絡繹不絕,滑子菇供不應求,“小蘑菇、大産業”在這裡得到了印證。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齊奇嶺林場看準這一致富産業,採取“創業帶頭人+互助組”的模式,帶領當地職工共同致富。2014年,職工中收入高的達到10萬元,每戶收入3-5萬元已是平常事。

  放眼內蒙古大興安嶺,獨具特色的致富産業正蓬勃發展于林區各地。克一河林業局是遠近聞名的“黑木耳之鄉”,職工群眾在黑木耳種植中嘗到了甜頭,産業發展勢頭高漲,當地的“諾敏山”品牌已成為國家、自治區知名品牌。大楊樹林業局在藍莓、榛子種植中獨樹一幟,不僅有效遏制了林緣後退,還為當地群眾找到了一條比種地收入更好的致富之路……

  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各類林間林下資源,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思路,森工集團(林管局)正努力打造“培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林特産品生産基地。

  與之同步的是,在森林碳匯方面,森工集團(林管局)分別與三家碳資産交易仲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4個林業局開展試點,20.5萬畝人工造林項目已完成掛牌公示。在森林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大興安嶺漿紙公司特種紙技改升級成功投産;對俄森林資源合作營業額8049萬美元。在清潔能源開發方面,林區水資源綜合開發産業正在穩步推進。

  今年是林區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停伐政策的啟動年,是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關鍵年,工作繁重,任務艱巨。

  為科學研判當前形勢,認真謀劃工作思路,進一步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森工集團(林管局)召開了改革發展務虛會議,分三個階段自下而上梳理各單位存在的問題,聽取各層面對林區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改革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應對措施。採取分片形式和參觀、研討相結合是此次務虛會議的重要特色,充分體現了“三嚴三實”要求。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把氣候條件相似、資源稟賦相近的林業局召集在一起,共同交流改革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探討改革發展的思路、舉措,對於深入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細化林區“3598”發展戰略、形成改革發展合力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在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過程中鎖定了新目標:到2023年第十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時,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森林面積達到835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達到11億立方米,資源總量持續增長,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生態示範作用明顯;依託良好的生態系統發展綠色、低碳、迴圈經濟,培育種苗綠化、生態旅遊、林下資源開發、清潔能源、木材進出口加工等生態主導型新興産業體系,形成要素合理流動配置、就業帶動能力強、産權多元、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以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為指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之路必將越走越寬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必將為打造祖國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作出更大貢獻。(記者劉洪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