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空巢老人”如何養老(委員手記)

  • 發佈時間:2015-01-14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河北省政協常委   梁洪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的一天,我到冀中平原一個600多人的小村調研,見到田間澆地、鋤苗的多是老人孩子,而本該做這些活計的青壯年卻寥寥無幾。58歲的村委會主任向我介紹,村裏年輕人不論男女都出去打工了,全村110戶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孩子,留在村裏能幹活的像他這樣五十七八歲的都算“壯勞力”了。他一臉憂慮地説:“現在的小孩子過幾年就大了,還要出去。將來家家都可能是‘老雀守窩’,養老成了大問題啊!”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流入城市,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對自己面臨的養老問題的擔心與日俱增,對未來的生活透露出憂慮和迷茫。

  調查中發現,農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子女進城務工經商,二是考學入職外地,三是子女結婚出村或離鄉,四是無子女。但無論哪種原因,有相當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終養老還是離不開農村,老有所依的問題還需要在農村解決。但是,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已經對我國“依靠子女、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形成了衝擊。因而,適應新情況,找到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科學方式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而重要的民生課題。

  近年來,各地政府和學界對農村養老問題有許多研究和實踐。有學者提出了諸如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機構養老等思路,許多地方也在探索各式各樣的辦法,但在實踐中都在經歷著思想觀念、資金場地、配套政策等因素的掣肘。儘管如此,各地出現的許多較為成功的案例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如浙江金華的“日間統一照料、夜間分散居住”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模式,河北肥鄉的“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幸福院集中養老模式等,各有所長,在現階段類似條件的農村有推廣價值。而從這些案例引起的反應來看,在農村建立各種形式的養老院,保障農民養老,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的共識和社會群眾的期望。

  針對建好農村養老院和發揮好其作用,我建議重點做好下列工作:一要鼓勵村級主辦,因地制宜建院。集體經濟較好的村,以集體收入支援建設,建補貼型或完全福利型的養老院;集體經濟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資、引資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養老院。二要加強政府引導、規劃和運作補貼。根據各地農村不同的經濟條件,拿出相應的物力和財力,分類規劃、分類補貼,推動農村養老建設均衡發展。三要把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養老院建設一併考慮,把農村養老院建設與鄉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相結合,與村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結合起來,儘量統籌農村老人“有所養”“有所醫”“有所樂”。四要出臺激勵政策,吸引和鼓勵各類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參與農村養老院建設和發展。五要規範農村養老保險金制度的執行,落實“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最終讓保險金為農村養老院良性運轉提供支援。六要加強傳統美德和新農村生活理念教育,使農村老人放棄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安心快樂地享受晚年。

  (本報記者潘躍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4日20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