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陸海聯動海水清

  • 發佈時間:2015-06-09 06:07: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沈 慧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聯合國將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我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則為“依法建設生態文明海洋”。數據顯示,全球多達40%的海洋被認為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包括污染、漁業耗竭、沿海棲息地喪失等。為此,我們特別關注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

  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重點整治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珠江口、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杭州灣、北部灣等河口海灣污染。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總氮排放總量控制。研究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規範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類的水體。

  ——摘自《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狀況如何、治理污染面臨哪些難題?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疆萬里行”採訪團赴山東、浙江、福建等地一探究竟。

  陸海聯動 海水更清

  治理海域污染,不僅是簡單地清除海上垃圾。“海域污染表現在海裏,問題在岸上。怎麼治?關鍵是堅持陸海統籌治污。”山東省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朱景友説,解決陸源污染迫在眉睫。“和一時的經濟指標相比,藍天碧海金沙灘才是最大的財富。”於是,從山頂到河流再到海洋,一整套生態治理逐漸在日照鋪開來。2011年起,日照累計投入3.2億元治理11條、119公里河道;2013年起,投資37.9億元,實施以治理企業污染、保護飲用水源地為主的10項環保重點治理工程;加強對陸源入海排污口等重點監測……目前,日照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100%。

  浙江省洞頭縣的治海理念與日照不謀而合。“洞頭工業少,海域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改善海水水質,要根除陸地上的這一禍害。”洞頭縣副縣長劉素婷表示。按照這一思路,2006年洞頭建設城南污水處理廠,2013年污水處理廠進行提升改造,改造後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8000噸,基本滿足全縣污水處理的需要。

  在人口分散的鄉村,污水怎樣進行處理呢?記者來到海霞村,遠遠地望見一個種有樹木和草皮的小園子。“這是村裏的污水處理終端。”海霞村所在的北岙街道辦事處主任趙海山介紹,這種採用園藝化土壤滲濾工藝的處理終端,通過主管道、分管道與每家每戶相連,每家産生的洗滌、廚余和排泄物污水分別進入管道,最終進入終端進行過濾、滲透,“處理後的污水可用於灌溉,可謂一石兩鳥。目前洞頭大部分鄉村基本實現了就近集中污水處理。”劉素婷説。

  處理生活污水的同時,一套針對海水保護的組合拳也頻頻打出。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洞頭累計回收船舶廢油245.7噸,清理海上固體垃圾190.8噸。

  陸海聯動,洞頭的海水水質顯著改善。一個有力證據是對海水水質要求較高的烏賊重現洞頭海域。“這幾年,洞頭海域常常可以看見150克左右的小烏賊。要知道烏賊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可高了,要求水質新鮮、溶氧量高,而且水中餌料生物還要豐富。”洞頭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昌達一臉自豪地説。

  養殖轉型 效益更好

  初夏,福建省東山縣金鑾灣,一派南國海濱風光,天藍、沙白、林綠,海風輕拂下,海面不時泛起藍綠色的漣漪。鮮有人知的是,前些年這裡還是另一番模樣:海水養殖的木樁和進水管將沙灘切割得支離破碎,流出的污水氣味難聞;海鮮大排檔遍地開花,垃圾橫行。“隨著濱海旅遊開發的提速,金鑾灣的海灘曾一度私搭亂建嚴重,嚴重時整個沙灘佈滿了垃圾,連海水中也到處漂浮著垃圾,被遊客多次投訴。”東山縣旅遊局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説。

  “誰都想要藍天碧海,可水産養殖業是東山縣的支柱産業。”東山縣副縣長遠洋坦陳。以鮑魚養殖為例,東山是全國最大的鮑魚育苗基地和重要的成品養殖基地,僅鮑魚育苗場、養殖場就多達1700多家。家大業大,説退養還海,談何容易?

  但海洋污染的嚴峻現實也不容回避。“東山海水養殖區域多集中在近海海灣,養殖方式多使用傳統普通網箱養殖模式,投放的餌料日積月累造成海水富營養化,養殖效益也難以大幅提升。”遠洋指出。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海金沙灘。”東山縣作出抉擇。東山的生態用海思路與“水十條”不謀而合。“水十條”提出,在近岸海域劃定限制養殖區,鼓勵有條件的漁業企業開展海洋離岸養殖和集約化養殖。在這個方面,東山已先行先試。2009年前後,東山下決心拿出1.5億元資金,對海岸生態進行修復整治,其中包括大排檔清理及退養還海工程。

  不過,退養還海並非簡單粗暴地取締近海養殖。“鮑類養殖是養殖戶的重要收入來源,我們劃定專門的養殖區域,集中養殖、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對海水水質的影響。”遠洋介紹。

  如此一來,東山海水養殖模式也因此實現轉型升級。遠洋告訴記者,東山正合理調整養殖生産結構和規模,逐步開發灣外10米至30米淺海區域,通過引進推廣水産品優良品種,扶持和引導水産企業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和迴圈水養殖等現代漁業模式,推進建設立體化生態養殖基地。如今,東山鮑魚養殖年産值已達6億多元。

  探索生態養殖,東山不是一個孤立的樣本。眺望洞頭海域,成片成片的羊棲菜映入眼簾。“洞頭海域鄰近城市,上游河道匯入的江河水體富含氮、磷,容易造成海水富營養化,而羊棲菜正是吸收氮、磷的‘高手’。”看著記者們眼中的疑惑,李昌達連忙解釋。

  大片的羊棲菜種下去,不僅洞頭海域的水質逐漸好轉,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洞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棲菜養殖加工出口基地,2014年羊棲菜産業産值達1.68億元。“眼下我們正鼓勵開展海上採摘羊棲菜的旅遊項目。”李昌達介紹。

  海域治理 力度加大

  推動近岸海域治理,全國的步伐亦在加速。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建成各類海洋保護區260處,總面積約9.9萬平方公里,海洋保護區面積已超管轄海域面積的3%。

  不過,“我國近岸海域污染狀況仍不容樂觀。”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指出。《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岸海域污染嚴重,2014年全海域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約為5.7萬平方公里,相比2000年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增長了近1倍,嚴重污染(劣四類海水水質)海域主要分佈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區域,並呈現從局部區域向大部分近岸海域擴散的趨勢。對此,有關人士分析,入海河流水質較差加劇了這一污染形勢,據統計,每年經由河流入海的污染物均在1000萬噸以上,並總體呈增加趨勢。

  大氣污染物沉降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大氣沉降是陸源污染物和營養物質向海洋輸送的重要途徑,它對近岸海域特別是表層海水中污染物分佈、重金屬污染及海水酸化等都有較大影響。根據渤海環境立體監測與動態評價專項初步研究成果,渤海大氣污染物沉降是營養鹽和重金屬入海的重要途徑,其中氮的大氣沉降總量約佔渤海總氮入海量的6%。

  還海洋一泓清水時不我待。“水十條”提出,規範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五類的水體。

  按照“水十條”要求,海洋局已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近期海洋局將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重點開展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等污染嚴重的河口及海灣綜合治理,研究建立重點海域總量控制制度。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海洋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落實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的實施主體和要求,增補有關海洋生態紅線、區域限批重要內容等,切實將海洋環境保護目標納入沿海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健全政府保護水環境的責任和考核機制。

  此外,還要建立財政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將區域——流域——海域污染防治聯動機制、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建設經費等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形成常態化的財政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社會資本力量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投融資機制,多措並舉建立財力長效保障制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