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個人境外投資將迎“直通車”?

  • 發佈時間:2015-06-08 15:34:0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明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一直髮力的人民幣國際化、境外投資便利化進程再度吸引業界目光。近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將跨越一個新的門檻,政府將在未來幾週放寬個人海外投資限制。

  國務院轉批發改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表示,要“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擇機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

  中國一直髮力的人民幣國際化、境外投資便利化進程再度吸引業界目光。近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將跨越一個新的門檻,政府將在未來幾週放寬個人海外投資限制。

  新突破醞釀新風險?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據知情官員透露,中國將在未來幾週宣佈一項最新政策,將允許中國個人直接購買海外市場上的股票、債券以及房地産,放寬投資限制,初始階段的要求是至少擁有100萬元人民幣凈資産,且最先受益的將是那些註冊地在上海等自貿區以及深圳前海地區公司的員工。

  由於中國現行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中國境內普通公民需要通過銀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進行境外固定收益類、權益類等金融投資,因此上述新政被寄予了促進投資便利化的厚望,一旦實施,將成投資領域一大突破。《華爾街日報》指出,放開資本控制最終應該能使中國人在財富管理方面獲得更好機會,為金融服務企業帶來新的業務,並幫助中國經濟向更多由消費和服務驅動轉型。

  與此同時,新政有可能産生的風險也引發了討論。《華爾街日報》稱,有官員表示,中國政府希望避免出現大量資金流出從而令國內經濟進一步走軟的情況;如果出現大量資金流入,則會進一步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使國內出口商更難以在海外市場競爭。

  路透社的報道則顯現出了對風險預判的不同立場,其引用中金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稱,新政策相當於給了一個41萬億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總配額,考慮已有的境外資産配置,則對應約25萬億元人民幣的配額空間。但這是一個存量上限,從流量看,由於語言、文化、管理、稅收、生活習慣等障礙,境外不動産購置的增長潛力有限,個人資金流出的實際需求每年不會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不會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為人民幣國際化破障

  談及放寬海外投資限制的原因,《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積極爭取,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今年晚些時候宣佈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放鬆資本管制的緊迫性加大。綜合來看,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開通滬港通等多項舉措正幫助中國朝著一個長期的國家層面的目標邁進,即允許投資者和企業自由地將資金帶入、帶出中國。

  路透社亦援引中金公司的報告指出,按照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人民幣儲備規模應該高於其實際水準,但是中國的資本賬戶管制和有限的債券市場規模制約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預計中國會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計劃和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放寬市場準入等金融開放措施將很快得到實施,從而提升人民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推動人民幣加入SDR。“如果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將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人民幣作為‘硬通貨’的有利信號。人民幣國際化不會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而可能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積累和發展才有可能達到一個可與當前佔主導貨幣地位相競爭的臨界點。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如何,人民幣的崛起都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大事件,對中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路透社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