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部創業 喚醒企業“沉睡”能量

  • 發佈時間:2015-06-08 05:46: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前,給中國移動做飛信運維,佔到企業收入的70%左右,現在我們擺脫了單一依賴性的問題,飛信只佔到10%左右,這個轉變是探索企業內部創業機制的一個結果。”北京神州泰嶽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寧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津津樂道企業內部創業的故事。

  神州泰嶽通過企業內部創業,改善和延伸了業務佈局,收穫頗豐。為什麼會選擇企業內部創業?對於神州泰嶽這樣成立超過17年的企業,尋找創新業務和新增長點非常現實和緊迫,對董事會而言也是新挑戰。在王寧看來,神州泰嶽希望從傳統軟體和軟體服務業,轉型為依託傳統軟體業務、結合新趨勢發展的企業,這需要在多元化過程中作出精準選擇。如何才能做到?王寧認為這要靠創新的生態環境,要靠泰嶽體系中的年輕人。而企業內部創業,就是創新生態環境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一種管理模式創新,行之有效。

  神州泰嶽的做法,代表了當下的一種創新創業趨勢:為推動企業戰略轉型、尋求新增長點,大企業日益傾向於鼓勵內部員工創業,以此作為保持創新活力以及留住人才的關鍵和不斷創新求生的利器。如今,不僅是網際網路公司,萬科、美的等傳統大公司也紛紛開始了“裂變創業”的嘗試,鼓勵員工內部創業,一手抓成熟業務,一手抓新興事業,激活企業活力,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內部創業實現雙贏

  這些“大個子”為何紛紛建立內部創業孵化機制,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王寧説,他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骨幹們為什麼要為公司毫無保留的付出?與創新團隊合作辦公司的方式,神州泰嶽已經出現了5個,對這個問題有解了。”他表示,移動互聯網的特點一是業務上的快速形成,二是回報上的強刺激,創新業務對當期利益的追求應該低於對未來的追求。因此,要把回報盡可能向創新業務價值實現者上傾斜。這是他做內部創業的一個深刻體會:“作為董事長,我一方面作為歷史回報獲益者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創新業務的主要推動者和創新風險的最大承受者,我也糾結于二者的平衡。但是創新業務必須做,而且要通過內部創業的機制去做。內部創業,構建包括分配問題在內的激勵機制,是為了釋放更大活力。”

  這種剖析,源於對時代新特徵的深刻理解。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李婧告訴記者,在新常態下,大企業面臨創新的挑戰。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新型業態不斷呈現,對一些行業和企業時不時産生顛覆性影響。因此,企業有強烈的壓力要去進行組織升級和創新。與原來的資本驅動的創新不一樣,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是人才驅動,核心在於如何激發人的創造力,這就需要一系列的激勵機制,而不僅僅是高工資。因為現代人才希望更加自主,有更加有預見性的廣闊未來,以及社會價值的自我實現。

  技術基礎使得內部創業在現在得以實現。李婧分析,網際網路時代,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越來越便捷,企業可以越來越小型化。大企業如果不進行內部創業,人才就會離職。因此,內部創業成為一種必然。

  為什麼創業者也願意留在企業內創業?因為這樣不僅會得到企業的資金支援,還可以納入集團的産業鏈中,借助集團的銷售渠道、品牌、研發和生産實力等,新創業項目和現有的渠道、資源和技術産生協同效應。另外,由於與公司業務具有關聯性,公司對創業團隊又比較了解,經過內部立項的創業項目還可以獲得某種獨特的競爭優勢。因此,內部創業是雙贏,使得核心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更趨一致。

  多種模式推動創新

  在神州泰嶽內部創業的具體操作中,員工有了一個創新想法,先要去外面和投資人談,公司派人參與這個過程,如果投資人都不認可,那就別幹了,第一關就不成立。如果能説動天使投資人,可以進入第二關。那就要在3個月之內做出産品基本模型。如果這一關過不了,那就老老實實幹活。如果這一關也過了,公司會允許員工基本上全職投入到創新業務。這時技術平臺已經出來並初步上線,公司會定一個較低的商業目標。6個月後,如果達標了,就成立公司,母公司作為投資者,而不再是管理者來對待創業者。

  “要講殘酷性,沒有什麼客氣的,公司經營是很嚴肅的事情,絕不能有賭的心態,那太懸了。你要證明你的能力給公司看。”王寧説,神州泰嶽推行這套方法,3年多下來行之有效。

  這是內部創業的一種模式。此外內部創業還有其他模式:有的公司拿出股權和資金留住員工,試圖內部孵化出關係未來的産品;也有的鼓勵員工停職創業,一旦這些公司成功了,母公司有優先權把它們買回來,使地盤擴大。更多的公司還在尋找內部創業機制的路上。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認為,內部創業顯示出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正發生的一種歷史性轉變。內部創業和公司架構演變的趨勢在中關村的企業中尤為明顯。母公司、總公司與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業部之類的層級體制逐漸發生變化,進而被由多個具有極強創新能力的、鬆散的小型組織所組成網狀結構所替代,組織結構向網路化和扁平化的形態演進,公司形成若干個微生態和創業圈,適應能力更強、反應更快。

  專家分析,內部創業要為企業戰略佈局服務。創業項目的選擇,在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同時,還要符合公司全産業鏈戰略佈局。比如,海爾專注鼓勵智慧家居、智慧硬體內部創業項目。在組織架構上,目前內部創業通行做法是建立有限合夥制架構。公司支援精英人才成立有限合夥企業,並以有限合夥企業的名義持有相關子公司的股權。為何選擇合夥制設計?因為“對錢負責的一定是從自己口袋裏掏錢的人”。在有限合夥制模式下,創業公司獨立運作,母公司出資,有利於進行客觀評估。

  與此同時,在創新業務和傳統業務之間,有限合夥企業也是一個防火牆。創新項目被看成未來趨勢,但要讓公司把寶全部押上,風險又很大。因此,用有限合夥企業來做,進退自如。當然控股方式不一,有的是大集團控股,也有創業者本身控股的,不一而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