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校創業 夢想與青春作伴

  • 發佈時間:2015-06-08 05:46: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今年應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50萬,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將“創業”二字作為國家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對於很多人來説,創業舞臺的搭建是在校園完成的。那麼,高校如何在保護創業、促進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圍繞一系列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南開大學團委書記、校園創業基地負責人李康——

  記者:大學生就業形勢目前並不樂觀,高校應如何把支援學生創業工作落到實處?如何探索符合大學生特點的、支援創業的制度?

  李康:南開大學推動創新創業的目的在於,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要求,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為此,我們專門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投入專項經費,做好頂層設計,形成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的強大合力。同時,以“創青春”創新創業系列賽事等組成的賽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以導師團、課程庫組成的教育體系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技能。

  經過多年探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一體兩翼三支撐”的南開創新創業模式,將創新創業工作落細落小落實。“一體”,就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兩翼”,是指線上平臺與線下平臺。線上平臺即闖先生創業空中孵化平臺;線下平臺即南開大學眾創空間,其中與高新區準備合作創建的i維創新空間,也是借助天津自創區資源為南開師生搭建的又一個創新創業的陣地。“三支撐”,指的是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援和一站式服務助推學生的創業實踐。

  目前,南開大學已支援29個團隊入駐運營、10多個團隊註冊公司,為160多個團隊、近千名學生創業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務,涵蓋機器人産業、藝術設計、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記者:在校生在創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學校應如何引導、讓學生少走彎路?

  李康:在校大學生創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儲備與實踐經驗均相對不足且相互脫節。對於高校來説,一方面必須注重理論教學,夯實知識基礎,著力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持續動力;另一方面,要聘請創業導師,對大學生進行實踐方面的引導,不斷完善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和實踐能力。

  南開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列入全校學生的公共選修課,完成課程學習、通過測評考核的學生可以獲得學分。暑假開設《就業與創業實訓》選修課,改變以往教師授課的模式,聘請在國內外著名企業有豐富職業閱歷的專業人士和成功創業的企業家擔任主講人,讓學生與其面對面交流。

  同時,南開大學還開設了創業班,分為創業構思、創業計劃、創業實踐、創業加速等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通過課程庫、講座庫、案例庫、導師庫、私董會等模組培養創業學生能力、提供創業實踐方案。“四庫”建設依託商學院師資力量和校友資源,開展“訂單式”和“功能表式”的各類教育活動,夯實創業基礎、擴展創業能力、指導創業項目;私董會在整合校內外資源成立私人董事庫的基礎上,由私董直接融入學生團隊,通過傳幫帶參與創業項目的“董事會”工作,助力學生企業成長。

  記者: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卻難以落地。學校該如何幫助解決政策“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接下來還將採取哪些措施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李康:對於高校來説,必須做好政策的宣講解讀。學校應充分利用官方平臺、校園網路、微信平臺等全媒體途徑,用青年人喜歡的語言、表達方式講解創業政策,讓政策易理解、能落地;充分發揮學生科技協會、創業類協會等學生組織、社團的陣地作用,促進政策在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在創業公開課、創業班的培訓過程中,也安排有對創新創業最新政策解讀的內容,讓政策走到學生身邊。

  待新校區啟用以後,南開大學將進一步完善學生創業廣場,設立南開校友企業傢俱樂部,打造更大體量、面向校內外的創業中心,形成“三點一線”的“創新創業一條街”,與南開大學商學院、南開大學MBA中心連接起來,與天津市南開區創新街區貫通起來,構建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同時,加快創業相關學科建設,主動對接政府和企業,推動創新創業要素向社會延伸、向産業轉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