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訪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創新創業需要做好全方位準備

  • 發佈時間:2015-04-27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牛瑾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段時間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佔據著熱搜榜的前幾名。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人才,很多的投資基金都加入到創新創業的熱潮中,高校學生更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那麼,面對日益加大的就業壓力,高校應如何把創業與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讓創新成為發展新引擎的路徑是什麼?怎樣把創新驅動戰略與人才培養機制融合起來?

  龔克:所謂創新,應該是多元化、多領域的創新,但在科技成為第一生産力的時代條件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突顯。要讓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一是要涵養源頭,支援産生原始創新的基礎研究;二是要強化主體,讓創新型企業一手牽引研發一手推動市場;三是要發展市場,健康的市場和政府的適當調節刺激創新需求,形成創新動力。當然,上述各環節中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人”。創新驅動戰略不能見物不見人,而是應該成為人才培養的助推器,在人才培養中融入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和需求,讓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對於大學來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的全過程。課堂上,要變灌輸為啟迪,引導並激發學生形成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能力。實踐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團隊合作,突破現成模式。

  記者:為了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學應如何打通産學研用整個流程?南開大學在這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龔克:南開大學緊緊抓住基礎研究不放鬆,努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同時,引導科研方向從一開始就是與國家重大需求相契合的,努力創造發展急需的智力成果,近些年,在生態環保、新能源大數據和國際關係、區域經濟等領域加大了研發力度。

  在出成果的前提下,南開大學也在大力促轉化。我們在2013年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014年又共建了南開大學津南研究院。作為南開大學“産業特區”,津南研究院是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業的載體,提供包括公司註冊、産品研發、技術轉讓、企業孵化等在內的全方位服務,正式運作以來,已有15家科技企業入駐,且主要為南開師生校友創業企業。這些企業與南開大學科研資源有效對接,通過聯合研發、購買專利等形式,實現了科技成果産業化,推動了大學科研與産業發展的有效結合。

  記者:現下,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教育部也曾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您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業?南開大學是否在學科設置上考慮了學生創業的需要?

  龔克:南開大學鼓勵大學生創業,也允許休學創業,2010年修訂的《南開大學本科學生學則》中就已經作出了允許休學創業的相關規定,如今引起社會關注的“闖先生”創業團隊負責人張開迪,就是休學創業的典型。

  為支援學生創新創業,南開大學加強了創新創業教育,將其列入全校學生公共選修課,還設立創業公開課、建立創業班,推動商學院介入教育活動、開展相關研究、跟蹤典型案例;加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激勵學生敢於創業,而不是誘惑其盲目創業,不能以輕薄之心糟蹋社會資源;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平臺服務,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進行改造升級,促進線下的基地與線上的“闖先生”創業孵化平臺結合,促進校內校外資源結合,為有創業意願的學生提供多元化整合服務。

  記者: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什麼能力和特質是最重要的?大學在推動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應如何避免功利性傾向?

  龔克:創業也需要“允公允能”。“公”,即要有社會責任感、法治精神和社會公德;“能”,則是要能學習、能合作、能吃苦。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既要提高自身能力,也要適應社會環境、學習社會規則。創業需要的能力與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不要以為就業難就可以把創業作為出路,創業者應比就業者更具創新意識、合作意識,尤其是應更具堅韌的闖勁。

  在支援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公”“能”精神教育和價值觀塑造比教會其賺錢更加重要。南開大學通過交流分享會等多種形式,抓住企業註冊、合同簽署等關鍵環節進行誠信教育,培養團隊精神,增強法制觀念。同時,結合“公”“能”校訓,強化愛國愛群價值取向,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戰略,瞄準社會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目前,探元綠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綠箱子”等學生創業團隊就圍繞大數據開發、新能源交通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均已投入運營。(經濟日報記者 牛 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