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材國際:海外市場佔有率從零到40%的拓展

  • 發佈時間:2015-06-08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支撐中國品牌

  作為中材集團“走出去”的尖兵團隊,中國中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材國際)近日又傳捷報:其承建的阿聯酋ABMC日産10000噸水泥生産線項目獲得業主簽發的FAC最終接收證書。這是歷經9年磨礪,中材國際逆勢攻堅,在阿聯酋沙漠腹地鑄起的中國水泥裝備業界的又一豐碑。

  中材集團前身是中國非金屬礦集團公司,基本上是一家“強科研、薄産業”的科技型國企,靠研發和技術轉讓維持企業發展,經濟模式十分脆弱。

  2001年機構改革後,中材集團提出,將集團從科技型企業戰略定位上轉型為“科技型、産業型、國際型”並重,通過精幹主業,退出非主業,整合優良資産,集中優勢資源,變技術優勢為有控制力的市場競爭優勢。

  2002年,利用資産重組和企業改制,將各自為政的水泥工程設計院、水泥工程建設企業和水泥裝備製造企業,按産業鏈模式,重組為中材國際。瞄準國際市場,打造全球同行業中産業鏈最為完整、最具競爭力的水泥工程企業。

  雖然是與國際一流企業全面對標組建團隊,但“走出去”之初,中材國際還是打了場硬仗。

  2004年,沙烏地阿拉伯5000噸水泥生産線總承包項目(SPCC)全球招標,合同金額2.4億美元。作為中東市場傳統霸主的歐洲大牌企業悉數到場,志在必得。

  中材國際經過反覆論證,承諾在運用國際一流技術保質保量的條件下,總承包競標價最低,工期最短。

  這一顯而易見的優勢,將業主注意力從歐洲大牌企業轉向中材國際。

  但接下來的談判卻異常艱苦,業主不僅對每個環節商談多次,還到我國內地實地考察。項目實施中,業主雇傭有經驗的國際諮詢公司擔當工程監理,完全對標苛刻的歐洲一流工程標準:施工隊鋪設的混泥土溫度不能超過32攝氏度,超過1攝氏度就要倒掉重來,當地氣溫常達40攝氏度左右,施工隊只能從70公里外拉來冰塊降溫,保證施工品質。

  一兩千人的施工隊伍裏,外籍員工有幾百人,分包商達二三十家。高溫酷暑、宗教禁忌、生活差異、居住封閉和生活單調等,都對中材國際的施工管理提出很大挑戰。

  時任中材集團總經理譚仲明説,和國際巨頭比肩競爭,企業才能認識到自身在各方面的不足,才有改進的動力。

  2005年,中材國際再戰阿聯酋萬噸水泥總承包UCC項目。同樣經過艱苦的談判以及規範的施工,這條全球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生産線,一舉成為中東地區的標桿工程,建成後中東地區業內人士爭先前來觀摩考察。

  通過“走出去”戰略的深度實施,中材國際海外市場取得了快速發展。

  2004年以前中材集團的海外市場幾乎為零,到2014年底,中材國際的水泥工程總承包業務已經遍及世界70多個國家,海外市場佔有率已達40%,並連續八年居全球第一。目前全球日産萬噸及以上的水泥生産工程項目60%為中材國際所承建。公司以工程為載體帶動了自有成套技術裝備的出口和大量勞務出口,水泥裝備銷售佔銷售總額50%以上,帶動了我國水泥裝備業整體的發展,一舉將我國從全球水泥工程建設裝備最大進口國,轉變為全球現代化水泥裝備最大出口國。

  談及成功“走出去”的秘訣,中材國際總裁王偉剖析,這是中材國際以優秀的商業模式、強有力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高品質的品牌服務,創造出強大市場的競爭力。

  中材國際引以為自豪的優勢之一,是自身擁有完整的新型幹法水泥産業鏈資源,並據此向業主提供EPC(工程設計+裝備供貨+工程建設)總承包系統整合服務。中材國際積極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項目本土的人力資源,通過採取國際化的優勢資源組合,利用最少的成本,為業主和企業本身産生最大的效益,並由此實現真正的精細化管理,做到工期最短、品質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好。

  目前,工程總承包業務已成為中材國際的核心業務,國際市場業務佔到公司業務總量的85%。

  “交鑰匙工程”模式成就了中材國際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統整合服務商的地位。目前,系統整合的規模和管理成本控制優勢,已成為三大歐洲巨頭難以逾越的障礙。

  品牌代表高技術、高品質,還代表優質服務。歐洲水泥巨頭都是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著名品牌企業,中材國際只有打造其含金量相當的優勢品牌才能實現同臺競爭。

  在打造品牌中,中材國際不但注意技術和管理,還非常注重後續服務,其口號“持續解讀客戶需求”給業主帶來服務的附加值,強化了品牌效應。中東地區水泥界流行一句笑話:“墨西哥灣漏油是因為沒有使用SINOMA(中材集團海外標識)水泥”,表達了中東人對中材國際品牌的信任。

  (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中材國際(60097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