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因決定著奔跑速度嗎?

  • 發佈時間:2015-06-08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5日,在亞洲田徑錦標賽進入第二日時,中國隊以39秒04奪得男子4×100米接力冠軍。其中,為世人矚目的飛人蘇炳添出任第三棒。

  而幾天前,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鏖戰正酣。5月30日的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成為歷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著名體育學者、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認為,“突破10秒對於蘇炳添本人以及中國田徑界的意義非常重大”。

  從歷史上看,世界田壇男子百米跑的勝者與運動員天生的種族基因關係很大。長期以來,百米跑冠軍被白種人、黑種人壟斷,難覓黃種人身影。在很多人看來,黃種人與白種人、黑種人相比,身體存在先天的劣勢,以致于難以在短跑之類的田徑運動中處於上風。

  “不僅僅是中國人,整個亞洲運動員在世界田徑賽場上,男子項目很難有較大的作為。”北京體育大學人體運動科學系教授陸一帆坦言。

  優秀選手的平均身高大概是1.85米。賽前,身高只有1.72米的蘇炳添的身高被人認為是跑步的劣勢。易劍東介紹説,與黑種人、白種人相比,黃種人整體上體質不佔優勢,傳統的生理結構,肌肉的特徵要弱一點。

  然而,蘇炳添用事實證明,身高和人種並不是跑步的攔路虎。那麼,對於大多數運動員來講,應該怎麼更好突破,成為下一個蘇炳添?

  “整體上講,黃種人的體質不佔優勢,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有劣勢也有優勢,這就看怎麼激發和調整。”易劍東介紹説,決定跑步的速度包括兩個因素:步長和步頻。步長×步頻=最後的速度。不能簡單地認為個子矮一定是劣勢。

  對於“身高説”,易劍東並不以為然。在不同的年代,跑步運動員的身高不盡相同。“體育訓練就是通過不斷地調整,讓運動員的優勢得到更大發揮,劣勢得到不斷補償。”

  從訓練學的角度看,先天的東西是可以被後天所改造。易劍東指出,影響運動員成績的因素很多,眾多因素聚集到一起産生了最後的成績。“通俗地説,是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對於人種與運動能力的研究,國際上有眾多學者均展開過包括生理學、生物學以及生物社會學等多角度的討論。

  陸一帆説,不同基因的人種,的確存在著一定的生理上的差異,但這種生理上的差異是非常小的。但更多的差異,應該是文化背景、教育方式、生活習性、還包括經濟水準。歷史上,亞洲始終不乏優秀的短距離項目的田徑運動員,比如中國台灣地區的優秀運動員紀政。

  事實上,針對我國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的調控和再現的研究,我國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和本土化的進化。

  “對於優秀的體能類項目的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調整的手段,眾多中國優秀教練員各自有著自己的獨門方法,而各種所謂的獨門方法均建立在身體競技能力提高和競技能力表現的科學訓練和科學調整的基礎上。”陸一帆介紹説,身體狀態和競技狀態決定了運動員賽時潛意識的感覺。

  從專業的角度分析,運動員自身的心理和身體的劣勢並非通過單一的手段或教練就能夠解決,而是需要有一個綜合的長期的過程。“只有在更深層次研究的基礎上,才可能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競技體育發展時間的國土上,産生出更多的優秀短跑運動員。” 陸一帆説。

  (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