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助力:運動員如何突破瓶頸

  • 發佈時間:2015-04-12 01:29:2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佳珅

  ■週末特別策劃

  “再見!我的跑道我的欄!”

  4月7日,知名田徑運動員、奧運冠軍劉翔在個人微網志上正式宣佈退役。這則長微網志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轉發和評論數量均超過10萬人次。目前,劉翔退役一事不斷發酵,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站的醒目位置。

  一方面,諸如劉翔這樣曾經叱吒體壇的奧運冠軍漸漸淡出舞臺;而另一方面,對於許多運動員而言,儘管他們也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職業訓練,然而卻始終與金牌無緣。人們不禁要問,人體運動的極限在哪?如何通過科學訓練在最大程度上開發運動員的潛能?

  天賦誠可貴,科技價更高

  “能成為奧運冠軍的關鍵因素是運動員自身的天賦和機遇,但是通過科學訓練與先進技術的指導可以給所有的運動員加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原劉翔奧運科技攻關項目組成員苑廷剛博士如是説。

  “突破運動瓶頸主要分兩個方面:從主觀方面來講,是運動員自身的體育天賦以及後天努力,客觀方面是科學的訓練加上先進技術的指導。像博爾特、劉翔這樣有潛力的運動員畢竟是少數,並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可以承受高強度的訓練。”苑廷剛透露,因為人的體能極限是存在著的,對於普通運動員來講,競技能力的提高常常難有實質性進展。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突破運動員自身的瓶頸。比如用現代科技武裝運動裝備,科學訓練,運動體能。”苑廷剛回憶説,之前他所在的“劉翔備戰2004年奧運會的綜合攻關與服務”課題組于2003年成立,該課題組由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和上海莘莊體育運動訓練基地的相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

  我國田徑界長期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因為不少運動員的技術不好,其身體素質難以有效發揮、成績水準大起大落的現象並不罕見。苑廷剛介紹説,當時這個課題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專項技術診斷與分析,即利用所掌握的儀器、設備和科研手段,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專項技術動作進行系統技術監測和後期技術處理。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技術診斷與分析,再分別以技術圖片、技術光碟、圖表、數據、文字報告等不同形式進行快速反饋。

  苑廷剛告訴記者,課題組曾對劉翔等優秀跨欄運動員在比賽和集訓期間的主要技術訓練進行現場技術拍攝,並進行技術診斷與分析,目的是幫助教練及時、全面地了解運動員技術狀況,配合教練共同保證這些項目技術訓練的品質,以及對關鍵技術環節的改進完善,並促進其成績水準的穩定提高。

  課題組運用生物力學分析等方法,建立我國及世界部分優秀田徑運動員技術圖像資料庫。“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此項工作收到較好的工作成效,成為教練提高訓練品質的參考依據。”

  苑廷剛還介紹了科技如何用於運動裝備。以跑鞋為例,以前的跑鞋種類較為單一,而現在跑鞋的種類已經有了非常具體細化的分類,有專門用於跑步的鞋子,專門用於跳遠的鞋子,專門用於跳高的鞋子。“甚者同樣是跳遠的鞋子,三級跳用鞋和跑跳用鞋在鞋釘的佈置、鞋釘的銳利程度方面都不相同。”

  解除疼痛是表,解決損傷是裏

  劉翔的個人微網志上,詳細解釋了選擇退役的原因:“我並沒有重視自己的腳傷,一味地追求速度,不斷加大訓練負荷使腳傷由輕到重。”孫海平認為,劉翔沒有辦法進行專項訓練,這就預示著他的運動生涯將會結束了。

  那麼,劉翔的腳傷有沒有康復的可能性?這樣的狀況會不會對於他以後的生活有影響?

  “從運動醫學的角度來看,應該對症治療,最重要的是去解決損傷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僅僅解除因損傷造成的疼痛。對於許多職業運動員來講,因運動訓練造成的損傷較為普遍,但是要想徹底解決運動損傷很難。”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陸一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陸一帆指出,職業運動對於跟腱與其他部位的要求不太一樣,劉翔的跟腱斷裂問題,無論做手術後怎麼康復,都很難滿足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高強度訓練要求,“任何運動員只要跟腱斷裂打開,都難以恢復到最佳狀態”。

  110米欄是在運動員以較快的速度跨越障礙的項目,從上欄前的起跨蹬到欄間三步跑,均對運動員踝關節有很高的要求。劉翔無不惋惜地感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我跟腱斷裂之後進行了跟腱重建手術,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我始終堅持艱難的康復訓練,夢想著能重新出發。雖然我的心中仍有熱血,但我的腳卻一次次對我説不,它無法再承受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

  陸一帆感慨道,其實許多處於頂峰狀態的運動員身上也是帶著很多傷痛的,只不過這些傷痛暫時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訓練和競技水準罷了。

  陸一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發生跟腱斷裂的原因很多,最有可能的因素是跟腱的腱圍炎。在田徑運動員中,跟腱斷裂的現象並不十分普遍。跟腱斷裂帶來的疼痛感對於競技比賽有影響,為此,有些醫生給運動員進行局部封閉治療。“我並不反對這樣的做法,但是我建議對於局部封閉應該有次數限制和時機的選擇。”陸一帆認為,劉翔的跟腱是部分斷裂,其損傷與之前沒有徹底恢復有很大關係。這個治療是極其困難的,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他退役後的正常生活。

  陸一帆説,每個運動員都有一個從逐漸成長到頂峰狀態再到下滑這一系列的變化過程。當一個運動員無法承受嚴格的體育訓練,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方面狀態都不如以前時,可以考慮退役了。一般意義而言,我國男性運動員退役的平均年齡是二十七八歲,女性運動員是二十五六歲。當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有的足球運動員四十多歲退役都有可能。

  科學訓練,契合運動員自身特點

  在苑廷剛看來,科學訓練需要全面了解運動員身體心理各方面的情況,全方位掌握運動員身體狀況和心理性格需要。現在的訓練方法非常多,教練應該從訓練學、心理學、運動技術等找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現在科學訓練的資源很豐富,但是前提是要尊重科學,走科學訓練的道路,一定要符合運動員自身的特點。”

  科學有效的體育訓練首先應該根據運動員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予不同的訓練方法。苑廷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於青春期之前的運動員是基礎訓練,在青春期以後要進行專業的訓練,這些專業的訓練有許多辦法。

  田徑是一個基礎性的項目,與足球籃球跳水等相比,田徑訓練有一個共性的東西,優秀的田徑教練員可以指導其他種類的體育項目。只要田徑練好了,其他方面都會自然而然提高。“以110米跨欄為例,教練在運動員青春期以後應加強運動員專項訓練的水準。無論是平時的訓練還是比賽,都要進行運動技術方面的分析,分析不足的,可以提高的東西,讓運動員掌握正確的跨欄技術、正確的欄間三步技術,這些可通過圖像監控技術將這些步驟細化分析。”

  苑廷剛認為,與十年前相比,現在中國體育訓練呈現兩個顯著變化:一是整體水準,包括電腦技術、倣真技術,訓練的方法手段在內有了顯著提高。二是隨著中國科學技術整體水準的提高,中國體育訓練逐漸與國際接軌,越來越國際化了。

  “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專業訓練手段也特別多,只要運動員是個好苗子,總可以培養成功。當身體素質提高以後,只要刻苦訓練加上正確的方法,中國人的小快靈優勢就會發揮出來。”苑廷剛説。

  (科技日報北京4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