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將順應變革新趨勢 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
- 發佈時間:2015-06-07 14: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7日訊 (記者 段丹峰) 2015年6月6日~7日,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支援下,由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中華合作時報、中國合作經濟學會産銷合作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國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高端論壇”在京召開。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理事會副主任李春生在會上指出,在人多地少、農民眾多、經營分散基本國情下,發展現代農業只能實行適度規模經營,走家庭生産集約化與社會服務規模化相結合的路子,以服務的規模化彌補生産環節的規模不足,以規模化的服務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供銷合作社紮根農村、貼近農民,組織體系比較完整,經營網路比較健全、服務功能比較完備,有條件成為黨和政府抓得住、用的上的為農服務骨幹力量。同時李春生指出,供銷合作社開展農業社會化農務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自身體制機制不順,外部資本搶灘農業領域等。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宋洪遠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從改革與發展的關係入手,提出了改革要關注研究的三個問題,包括糧食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生態安全問題。解決上述問題,宋洪遠提出了需要探索的三個途徑,一是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包括家庭經營、合作經營、社會化服務組織、企業經營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三是要推動産業融合發展。宋主任結合供銷社綜合改革,提出要創新五項服務,即生産經營服務、流通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綜合服務。
此外,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司長孔令羽表示,供銷社積極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未來要順應商業模式變革的新趨勢,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在報告中提出,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食物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我國食物消費還沒有達到峰值,然而,我國農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減退,農産品價格倒挂已成為“新常態”。價格補貼、組織化和土地流轉三種應對策略用力不均,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未來我國農業發展將逐步從增産導向轉向競爭力導向,農業政策將側重於支援土地流轉與新型經營主體成長,更加注重建立市場化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等。
中國農業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何廣文則表示,由於農村大部分群體難以享受到正規的金融服務,要把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國家的戰略。目前,政府在金融機構改革與制度轉型和金融業務機制創新兩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何教授指出,供銷社參與農村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其他組織無可比擬的網路優勢、組織優勢等。
據了解,論壇請來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有關部局負責人,圍繞供銷社綜合改革的熱點和難點,通過情況介紹、對話、提問等形式,探討供銷社改革路徑。會上,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部長侯順利介紹了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發展戰略,並提出,供銷社將通過平臺建設和電子商務示範縣等工作,大力推進農産品電子商務。總社財會部部長原梅生介紹了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財政資金支援重點與方向,他分析了財政資金支援的重點是什麼,怎麼用好財政資金,並提出爭取財政資金支援,為農服務是靈魂,項目主體的實力是基礎,合作制和市場化是關鍵。總社合作指導部部長劉進喜介紹了聯合社改革與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情況,他提出,要通過創新聯合作社治理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通過基層社改革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繫,通過做大做強社有企業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總社辦公廳副主任程慶新談了貫徹落實好中發11號文件的三點認識,一是迫切需要統一思想認識,準確理解文件的精神實質;二是迫切需要處理好供銷社與政府的關係、與農民的關係;三是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
來自北京雲華農匯網張志成總裁提出,推動農民合作社互聯化是推動供銷系統的全産業鏈網際網路化的關鍵,要加快農民合作社規範化管理和網際網路應用。中合新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李璟霖提出了“網際網路+”時代農産品供應鏈一體化新模式。聯想控股戰略投資企業翼龍貸董事助理樊晗介紹了網際網路金融在“三農”産業鏈中的應用,提出了運用眾籌款模式改造傳統農業。中國供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生介紹了供銷社為什麼要建全國電子商務平臺,全國電商平臺的架構,並對各地供銷合作社如何發展電子商務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