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電視劇何時走進國際主流

  • 發佈時間:2015-06-05 08:31:39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年前,能代表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的不是孫悟空、白娘子,就是皇帝和格格。如今,一些當代中國家庭生活劇也開始進入外國電視圈。在國際市場上,這些“中國製造”的電視劇雖然還只是一種現象,但已經具有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望子成龍”引發海內外共鳴

  今年母親節剛過,新加坡《今日報》就發表文章稱,雖然鮮花、賀卡和粉筆畫描摹了母親們的柔情,但即便在這樣的時刻,人們也必須承認,世界上沒有什麼生物比捍衛孩子利益的母親更“兇狠可怕”。

  這個感觸來自正在新加坡同步熱播的中國電視劇《虎媽貓爸》。

  早在《虎媽貓爸》殺青之前,該劇的出品方就與福克斯國際電視網(FIC)簽署了全球合作協議。作為該劇的海外獨家發行代理商,FIC承諾該劇在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全球9地同步播出。

  《虎媽貓爸》成為首部在全球同步開播的中國影視劇。新加坡觀眾對此格外捧場,主演趙薇在前往新加坡做宣傳時,忍不住發微網志稱:“新加坡觀眾很給力!”

  不過,走出亞洲市場,在傳統歐美電視劇市場上,除了海外華人會在各種教育論壇上討論中西方教育的異同之外,《虎媽貓爸》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非洲、東南亞最愛中國劇

  《虎媽貓爸》製片人黃瀾透露,中國每年生産的電視劇超過1.5萬集,但大約只有200集能夠出口。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作為中國軟實力的一種,越來越多的中國電視劇衝向了海外。

  2013年,《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尚尼亞熱播,《金太狼的幸福生活》進入緬甸,《北京愛情故事》遠走博茲瓦納,《舌尖上的中國》領銜14部中國影視劇和紀錄片登陸太平洋島國斐濟。

  據統計,2013年被譯製並走出國門的國産片共有10部電視劇、52部電影、5部動畫片和4部紀錄片。

  為了讓國産劇順利出國,中國還在非洲國家招募和選拔了很多土生土長的配音演員,將他們請到北京,給中國電視劇配音。

  就地區來看,東南亞國家是引進中國電視劇的主要力量。1993年,中國向越南贈送了《渴望》的播放權。每到該劇的播放時段,越南大小城市的街頭都空空如也,人們不是在看《渴望》,就是找地方去看《渴望》。此外,為了不讓小學生在放暑假時出門搗亂,越南的電視臺會在暑期連續播放《西遊記》,果然更多的孩子開始留在家裏守著電視。有中國網友感慨:“這不是中國‘80後’的成長記憶嗎?沒想到越南也有。看來世界各地管教小毛頭的辦法都一樣。”

  出於對中國電視劇的熱愛,越南還翻拍了多部中國劇,如《神雕俠侶》《笑傲江湖》《還珠格格》《流星花園》等。但是,由於越南翻拍版電視劇的扮相太過“雷人”,中國網友只能“吐槽”。

  日韓鍾愛“古裝范兒”

  在某種程度上,日韓曾是中國娛樂圈的標桿和楷模。其實,一些中國電視劇也被輸入了南韓。

  據報道,南韓MBC電視臺引進了《何以笙簫默》的版權,並將其翻譯成《My Sunshine》,自5月1日起每週五2時播出一集。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何以笙簫默》進入南韓是“中國式浪漫”的成功行銷。其實,在此之前,南韓也曾翻拍過多部中國電視劇,比如《我可能不會愛你》《命中註定我愛你》等。只不過從種類上來看,幾乎全都是臺式偶像劇。

  此外,另一部由網路小説改編的電視劇《杉杉來了》還登陸了日本Home Drama Channel,更名為《中午十二點的灰姑娘》。同樣,日本也僅對單一類型的中國電視劇感興趣,如《甄嬛傳》《陸貞傳奇》等宮廷劇。

  由此可見,中國電視劇在全球市場上還只是一位“新人”。儘管其還不具備重塑中國形象的力量,但這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現象。

  (文/張慧 原載《青年參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