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規範涉企收費情況第三方評估報告發佈

  • 發佈時間:2015-06-04 17:29:48  來源:工信部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佈第三方評估報告,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國辦發[2014]30號,以下簡稱30號文件)頒布一年來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評估。評估報告由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獨立完成,通過與企業、部門和地方以及有關專家開展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結合政府部門公開的文件、報告、網站資訊以及相關媒體報道,得出報告內容。

  評估報告認為,在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組織協調和督促推動下,30號文件落實成效明顯,取得了六項重大成果。

  一是創新性地建立了目錄清單制度,給涉企收費套上“金箍圈”。很多企業和專家提出,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建立是落實30號文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的創新性做法,有利於企業明明白白繳費,對推進涉企收費改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得到社會各界普遍好評。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的網站資訊顯示,全國和31個省區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均已在2015年1月底前對外公佈。其中,全國政府性基金25項,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85項,各省區市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0-25項不等。

  二是收費減免力度空前,企業得到實惠。調查中,企業對國務院出臺的普遍性降費措施給予高度評價,認為30號文件印發後,各級政府明顯加大了收費減免的力度,為激發市場活力和促進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動力。根據聯席會議統計數據,2014年中央層面實施取消或暫停徵收企業12項收費,對小微企業免征47項收費等多項措施,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400多億元;各地區取消、停徵、減免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共計600余項,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000億元。

  三是負擔調查和舉報機制得到強化,企業反映問題有了新的通道。企業普遍反映,30號文件印發後,聯席會議及各級減負工作機制積極通過調查舉報工作為企業反映問題提供新的通道。多家參與工業和資訊化部企業負擔線上調查的企業提出,反映的問題得到積極回應和妥善解決,一些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建立了後續溝通機制。2014年8月後,聯席會議辦公室及各級減負工作機構在其網站上分別公佈了全國和各省市減輕企業負擔舉報電話和郵箱。根據對投訴企業的調查,投訴案件均按程式辦理,一些違規收費的地區和部門已取消了相關收費項目,並將前期收取的費用退還企業,企業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四是政策宣傳有聲有色,關心支援企業發展的輿論氛圍日趨濃烈。企業反映,30號文件印發後,各級政府對惠企政策的宣傳培訓力度明顯增強,企業對惠企減負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聯席會議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11月聯席會議組織了第三屆全國減輕企業負擔政策宣傳周活動,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開通到市縣,會議覆蓋面空前。工業和資訊化部還組織編印了《減輕企業負擔政策解答》並向企業免費發放。部分省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活動。湖南、安徽等省組織開展了政策宣傳周和培訓活動,天津、江蘇等省市還建立了“減負網”和服務平臺,成為企業了解政策的重要窗口。

  五是專項治理和督查工作取得實效,有效遏制了亂收費行為。企業對聯席會議組織的各項整治和督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成效突出,特別是聯席會議查處和曝光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亂收費行為,向企業亂伸的“黑手”明顯收斂。企業反映,經過整治,一些重點領域的涉企收費行為得到規範,如進出口領域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明顯減少,涉及能源資源的亂收費得到有效遏制,銀行機構在清單管理、收費公開方面有了改善。各省市結合區域實際開展收費整治,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山西、內蒙古等多個省份煤炭企業反映收費項目大幅壓縮,過路過橋費明顯減少,企業負擔得到緩解。企業還反映,審計部門開展涉企收費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工作,通過揭露和查處違規收費行為,有效推動了規範涉企收費工作的長效機制建設。

  六是減負工作機制得到完善,為企業服務的隊伍日益壯大。企業反映,在聯席會議推動下,各地區、各部門為企業服務的氛圍更趨濃烈,企業普遍感受到有“娘家人”在為自己撐腰,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得到加強。聯席會議工作報告顯示,為加強組織保障,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的聯席會議完善了工作機制,增加了成員單位,制定了新的議事工作規程,強化了辦公室力量;多個地區由省領導親自挂帥,加強了省級減輕企業負擔協調機制建設,調整充實了人員隊伍,強化了為企業服務的工作體系。

  評估報告指出,儘管規範涉企收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由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對一些領域和地區涉企收費問題的反映更加強烈,需要在落實30號文件過程中進一步加以改進和完善。企業反映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個別部門和地區涉企收費存在公示不到位、不徹底現象。企業反映,個別部門和地區收費目錄清單存在格式、內容、標準等方面不規範、不全面、不明晰問題,難以準確搜尋並理解相關政策,難以判斷收費標準是否合規,距離“明明白白”繳費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了清單公示的效果。

  二是部分收費項目需要進一步改革規範。企業普遍反映,隱性及強制性質的行政審批前置仲介服務收費已成為加重企業負擔的突出問題。一些仲介機構借助審批、檢驗、評審工作,強制企業接受有償服務,企業要為此付出大量的人力、時間和其他管理成本,強烈呼籲政府進行規範整治,切斷仲介機構與行政審批的聯繫。同時,在現有涉企行政性事業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中,仍有一些收費項目要根據新形勢需要進行規範調整或降低標準。一些專家還建議,對各地設立的價格調節基金進一步規範,理順其與政府性基金的關係。

  三是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反映,個別地區和部門違規設立收費項目,借大型活動、公益慈善等名義要求企業捐贈贊助,強制企業訂購報刊雜誌等現象仍然存在;還有個別地區設立了服務重點行業的機構,要求企業承擔本應由財政承擔的管理工作經費。此外,企業還反映,個別地區和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以罰代管,處罰的程式、原因和標準較隨意,甚至可以討價還價,嚴重影響了執法的嚴肅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四是涉及壟斷領域的收費行為有待整治。銀行收費是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領域,企業認為銀行收費不夠透明,對企業貸款時仍變相徵收擔保費、諮詢費、顧問費、培訓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且通過承兌匯票形式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達15%-20%,強烈呼籲予以規範。企業還反映,電力、港口、進出口等領域存在壟斷收費現象。

  此外,用工成本上升也是企業反映較多的問題,企業認為當前“五險一金”負擔較重,佔企業用工成本的比例高達40%-50%,強烈呼籲國家降低部分險種的費率。

  評估報告建議,當前減輕企業負擔工作已經到了深水區,要與推進簡政放權、激發企業活力、體制機制建設更加緊密的結合,進一步強化聯席會議的組織推動作用,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集中全社會的共識和力量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報告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一是要儘快完善收費目錄清單制度並落地很多企業呼籲,要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在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公開行政審批前置仲介服務收費清單,形成與行政職權有關的涉企收費綜合清單,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對目錄清單的格式、內容、執收部門、收費標準以及文件依據有統一的規範和要求,真正實現讓企業看得清楚、交得明白。收費徵收和使用情況,也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二是要繼續減免或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一些專家提出,對不適應經濟形勢需要、社會反響較大的收費項目,建議逐步取消或降低收費標準。進一步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能取消的儘量取消,能事中事後監管解決的就要取消審批前置要件。清理整治仲介服務收費,禁止各類仲介機構依託行政職權向企業強制或變相開展經營性服務,破除各種指定服務機構實施的壟斷行為。

  三是要加快出臺保護企業權益的法律法規。很多企業和專家認為,要探索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由以行政手段為主轉到以法律手段為主的軌道上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減負。建議國家儘快制定維護企業權益、減輕企業負擔的相關條例,通過清單方式進一步明確規範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和權利,明確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牽頭部門的職責和義務,確保減輕企業負擔工作規範化、法治化。

  四是要強化聯席會議機製作用,建立減輕企業負擔長效機制。部分基層減負工作人員提出,要繼續增強聯席會議的職責,督促各級地方政府完善減負工作機制,從組織、經費上保障減負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建議賦予聯席會議和地方減負工作機制一定的執法權,為其監督檢查和處理整治違規收費行為提供有力的手段。還要進一步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