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五月土地成交量慘澹 房企:拿地不如加速去庫存

  • 發佈時間:2015-06-03 06: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日訊(記者 郭曉偉)房地産進入調整期,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已成行業共識。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資訊中心監測公佈數據顯示,監測的40個主要城市5月18日至5月24日土地成交量環比增加18%,出讓金環比減少64%。一線城市中,廣州成交3宗住宅用地,合計8萬平方米,出讓金不足10億。

  這是前五個月土地市場的縮影。易居發佈的數據顯示,1—4月,10大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1833億元,與2014年、2013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8.0%和20.2%。

  土地成交量下降背後,地價持續高位。以北京為例,前五個月共成交約34宗經營性用地,土地溢價率居高不下。

  有分析人士認為,商業用地資源減少會加劇房企在一線城市的競爭;樓市回暖,下半年土地市場成交情況有望好轉。

  不過,房企對土地的渴望似乎並未點燃。“現階段拿地必須慎之又慎。”一位一線房企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相比加大土地儲備量,企業更傾向於趁著行情好儘快去庫存。

  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沉寂

  對房地産行業來説,一線城市的標桿意義十分明顯。

  今年一季度,北京的土地成交市場便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據北京國土資源局及亞豪機構公佈的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北京共成交地塊28宗,同比減少22宗;經營性用地為25宗。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73.61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399.25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57.3%和42.4%。

  土地出讓金方面,一季度北京約有484.73億元出讓金進賬,同比減少269億元,降幅達35.7%。

  分析人士認為,成交數據的走低主要受推地節奏限制。分析稱,2014年整體的市場低迷以及地價的高企,使得部分房企對於土地市場“心有餘而力不足”,為避免地塊受到冷遇,相關部門也放緩了推地節奏。

  上海方面,截至4月底,土地成交建築面積已經連續12個月負增長,但土地成交均價卻創下自2010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今年4月8日還發佈了《關於加強本市經營性用地出讓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將全生命週期管理範圍擴大到經營性用地。

  易居房産研究院綜合研究中心總經理崔霽認為,在上海建設用地負增長背景下,根據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迫切需要,這一政策是通過控制源頭來倒逼房地産行業轉型的進一步深化,産業化、專業化、精細化、品質化將行業是未來發展趨勢。

  廣州方面,在此前公佈的2015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今年預計出讓204幅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621萬平方米,較2014年減少近24%;在出讓計劃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廣州土地市場成交狀況也相當慘澹,今年一季度僅完成全面目標不足一成。

  去庫存壓力依舊

  一直炙手可熱的土地為何遭遇如此局面。除了政府控制土地入市速度外,市場方面庫存高企也是主要原因。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國內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總量為3897萬平米,達近五年最高水準,較2013年12月增長近千萬平米。而2014年,一線城市出清週期均值為13.5個月,同樣也是近五年最高。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公佈的《2014年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年終版》,廣州2014年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為738萬平方米,而到了第三季度末則達到了1009萬平方米,到了第四季度,庫存處於一個高位盤整的態勢,到了年末則為994萬平方米。

  這就是今年開年整個房地産行業的情況。

  “瘋狂拿地,到快速開發,再到行業突然預冷,去年末應該是地産業問題集中爆發的關鍵節點。一度搶手的房子變成了難以消化的庫存,這就是為什麼在現有情況下開發商冷落土地市場,而專心致志賣房子。”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確實,今年3.30新政後,政府還推出了降準、降息等利好消息,對急需資金的房地産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活力。同樣,在每一次利好的背後,都上演著樓盤熱賣、準備漲價的戲碼。但是,在行業研究人員看來,都是只是房企加快去化的手法。

  目前,房地産回暖呼聲頗高。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百城價格指數顯示,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同比下跌3.73%,跌幅收窄0.73個百分點。

  雖然價格有所上揚,但庫存壓力依然不小。

  我愛我家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2014年商住房月均成交套數為1112套,而2015年第一季度,商住房月均成交套數進一步下滑至782套。與2013年相比,下滑幅度超過50%。而2014年5月至今,北京商住房庫存套數為36653套。

  下半年土地市場必升溫?

  伴隨房價的微漲,6月份的土地市場也已經是風雲再起,最受關注非以廣州為首的華南區域莫屬。

  5月20日,廣東佛山順德區舉辦了5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土地推介會,25宗優質土地吸引了包括萬達、保利、中海、碧桂園在內的37家房企。順德區國土局有關人士就表示。

  “這次推地的規模是近年來最大的,土地也比較優質。因為我們對今年的市場有信心。”

  5月27日,在福建廈門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恒大力壓萬科、華潤、金地等房企,以超過30億元的總價拿下了當天拍賣會上最大的一幅住宅用地。

  5月28日,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官網顯示,廣州將於6月26日以拍賣方式出讓7宗地塊,起始總價高達198億元。7宗地塊主要是商務和商住用地,集中在廣州金融城、廣紙以及廣鋼新城等舊廠舊村等改造地塊項目。

  資訊顯示,地塊起始總價達115億,樓面價高達1.6萬元/平方米。其中2宗商住混合地總佔地面積達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2萬平方米,因其面積巨大,地處市區註定將成為焦點。

  此外,天津、昆明等地也明確表示6月份將有多宗土地掛牌轉讓。

  這都被廣泛看作是繼房價回暖之后土地市場抬頭的信號。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也認為,下半年將是土地市場的窗口期,房企在一波上行行情,將積極去化,去化的下一步即是積極補倉。

  不過也有分析者認為,下半年土地市場未必會升溫。

  “土地市場的冷熱,直接取決於房地産市場交易情況。眼下,群眾購房意願上升,很多人看漲房地産行業。如果不抓住機會儘快去化,而是選擇過早補倉,一旦樓市稍微降溫,企業庫存高企壓力依然很大。”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對土地入市速度的控制和去庫存速度達到合理配比,商品房供應過剩的情況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該分析人士還表示,很多房企正在朝著多元化和輕資産方向轉型,對土地的渴望已非“欲罷不能”。

  對於下半年土地市場的預測,他表示,“相比前5個月,肯定會出現一定的反彈,但應該不會太劇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