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屋頂光伏發電:一個值得探索的新領域

  • 發佈時間:2015-06-02 09:34: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日前正式對外發佈,這份報告是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能源基金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多家權威機構聯合製定的。該報告大膽提出了一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預測情景:到205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將在能源消費比例中佔據60%。

  從2014年的不足3%到2050年的60%,怎樣理解看待這個數據,社會各方正拭目以待。

  太陽能投資需求十分“饑渴”

  目前在我國的能源領域,太陽能在整個能源行業所佔比例最小,2014年總的發電量中,太陽能發電比例不足0.5%。正因如此,太陽能發電或許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領域。

  對比國際社會對新能源利用的狀況,德國、法國已經宣佈到2050年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而我國發展速度不夠快,可再生能源一直以來利用率低,要達到60%的比例不容易。但是,只要考慮到目前太陽能發電儲能技術的進步以及提高相關效率的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的大幅度增加並非難事。

  根據以上預測,到205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7億千瓦。而截至2014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有2900萬千瓦。如要達到27億千瓦的目標,在未來36年間,我國需新增裝機容量267100萬千瓦,年均裝機容量必須達到7419萬千瓦才能滿足需求。即使按照每千瓦投資5000元計算,需要總投資達到133550億元,年均投資超過3700億元。由此可見,到2050年之前,中國太陽能投資需求將會面臨一種“饑渴式”的投資機會。其實,這從近年來的太陽能電站投資變化分析中已見端倪。

  以年發電1500小時計算,近年來,太陽能電站投資變化是:2010年每千瓦需投資20000元,到2015年每千瓦投資下降到7500元,度電成本由每千瓦時1.2元降到了0.6元,降了一半。究其原因,這要歸結于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電站主要設備的明顯變化:60塊電池片的組件功率從210瓦提升到了265瓦,組件價格從每瓦15元降低到每瓦4元,逆變器價格從每瓦3元降低到每瓦0.22元。就像在2010年很難估計5年後太陽能設備的價格一樣,現在也無法預計2050年太陽能設備價格會降低到什麼程度。

  投資人應有“火眼金睛”

  基於對2050年太陽能電站發展的樂觀估計,對於投資人來説,要分辨不同太陽能電站的機會與瓶頸,選擇最具潛力的電站進行投資,就顯得非常重要。

  地面電站和屋頂分佈式電站是目前光伏電站投資的兩大類型。地面電站因擁有清晰的産權而容易獲得金融支援,安裝、接入方式簡單,只與電網有結算關係,這些都是其優點。但同時還要看到,地面電站存在佔用大量土地、補貼到位時間長等不足。此外,地面電站還會受到電改等因素的影響,由於發電側放開競價上網,光伏地面電站競爭力就會顯得嚴重不足。

  另外還需要考慮到,屋頂分佈式電站往往會因産權不夠清晰,而不容易獲得金融支援;同時,屋頂分佈式電站的安裝、接入方式相對複雜;其結算關係上存在屋頂業主、投資方和電網三方關係,業主有違約風險等。必須看到,不佔用土地、電量消納不受限制、首次補貼到位時間為一個季度等,都是屋頂分佈式電站的優勢。同時,由於是直供電,屋頂分佈式電站未來會成為售電公司的首選。

  目前,國外光伏電站的主流形式是分佈式電站,德國有70%的電站屬於分佈式,這是大勢所趨。由於地面電站存在儲能未解決前會被剛性限電、未來電改競價上網等風險,電改之後,由於發電側放開,單純的光伏發電公司很難生存,而地面電站在競價上網的規則下競爭力是最弱的。售電側放開以後,分佈式發電公司是售電公司最好的生存基礎,是最貼近客戶服務的供電方式,所以,比起地面光伏電站來説,其風險要小很多,而且分佈式電站也為未來節能服務提供了客戶入口。

  儘管要推動分佈式光伏電站的發展,但管理部門的政策層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屋頂分佈式電站將成為太陽能電站的主流,並在可再生能源消費中佔據更大的比例。

  (本文根據《中國科學報》編發,作者彭立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