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滴滴順風車”本月來寧 拼車每公里1塊錢

  • 發佈時間:2015-06-02 06:33:1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滴滴快的公司宣佈,本月將在包括南京在內的全國26個城市上線“滴滴順風車”産品,目前已在全國招募到了超過100萬名願意“共用出行”的車主,起步價定為5元—10元,里程的分攤費為每公里1元。

  起步價5—10元,每單購買50萬元保險

  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透露,本月內滴滴順風車將陸續在國內26個城市上線,包括北京(昨天率先上線)、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天津、武漢、青島、南京、成都、濟南等。

  滴滴順風車將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和先進的匹配技術,一對一連接每一位願意結伴同行的車主和乘客。車主預設好路線,乘客在APP輸入自己上下車的地點,順風車産品將根據雙方的路線自行匹配車主和乘客,從而實現順路同行的目的。

  具體運作模式是,滴滴順風車對於車主和乘客不收取任何費用,乘客所分攤的車費均歸車主所有。根據每個城市當地的交通狀況和車輛使用成本,滴滴順風車為不同城市的車主制定了不同的收費標準,起步價為5元到10元之間,里程的分攤費基本為每公里1元。南京市的分攤標準尚在制定中,7月前將出爐。

  為解決共乘的安全問題,滴滴順風車對乘客開展了微信授權登錄和微信支付的驗證,對車主有駕駛證、行駛證的嚴格審核流程,同時為每一單購買了50萬元的保險。

  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1.54億輛,汽車駕駛人員超過2.46億人。如此龐大的私家車數量,在上下班高峰期對城市交通帶來巨大的擁堵壓力。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發佈的《2014年移動出行白皮書》調查顯示,無論是專業的計程車司機還是私家車車主,都對拼車表現出了積極的意願,更有85.5%的乘客表示在節約打車費、降低等候時間的前提下,願意通過打車軟體進行拼車。

  缺少法律支撐,有償拼車涉嫌非法營運

  雖然昨天南京市民還未用上滴滴快的的“順風車”産品,但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拼車軟體。

  上周,一輛紅色私家車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帶客時,被執法人員當場攔下。乘客表示,他用的是一款叫做“嘀嗒拼車”的軟體。從該軟體平臺介紹來看,私家車主可以通過平臺搭載順路的乘客,乘客根據自己路程的長短,支付給車主一定的費用作為補貼。執法人員表示,這樣的順風車服務是在倡導節能環保,但事實上,大部分加盟到平臺的車主是以此為職業。

  “拼車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償的公益性的,對這種拼車是大力支援的,而有償拼車則涉嫌非法營運。”市客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拼車軟體,對於收費的表述是共擔成本,是公民之間的互助,而非以營利為目的。但“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可以量化的標準。因此,在沒有具體法律支撐的情況下,這就很容易給“黑車”鑽空子。

  目前,管理部門對於有償拼車按照《江蘇省道路安全管理條例》和《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條例》,拼車過程中,只要涉及到收費,就涉嫌非法營運。現行的法律規定只看車輛是否有營運資質,沒有對收益進行核算,哪怕車主收了低於成本的價錢,沒有資質就涉嫌非法營運。

  據統計,今年以來,南京市客管部門也開始將涉嫌“黑車”的查處重點轉移到網路平臺上來,從1月份至今,已經查處了50件通過手機軟體從事違法營運的私家車。

  緩解交通壓力,應更多鼓勵公共交通出行

  針對“拼車”,在採訪中,有部分市民表示,拼車既可節約資源,分擔開車出行成本,又能緩解打車難;但也有部分市民則認為,有償拼車會導致採用公共交通出行的私家車主們,又重新開車上路,在下班途中,順便多帶幾筆生意,從而使得道路上的車輛增多。有的市民建議,應提倡無償拼車,幾個原本都開車、同方向出行的人,每人輪流開一星期,這樣才能真正減少車輛上路。

  “在部分發達國家,比如美國,非常鼓勵小車拼車,認為這樣可以少開車,節約資源,甚至在一些收費路段,拼車的車輛可以免費通行,但拼車也要‘因地而異’。”與城市交通打了10多年交道的一位業內人士説。

  他認為,中國的許多城市,包括南京在內,與美國城市發展情況並不一樣,對待拼車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美國尤其西部地區城市,採取郊區化的發展模式,地廣人稀,出行主要靠小汽車,拼車就成了比較節約的方式。而南京的發展模式更類似于歐洲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密度大且多數向主城中心區聚集,所以大力發展並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才是更加經濟環保的做法,也能更有效地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而有償拼車的做法可能會刺激更多人去購買和乘坐小汽車。就如受利益驅使,不少計程車司機放棄計程車,重新買車開專車;受優惠吸引,原本不需要坐車的人,買菜也乘坐快車。

  “‘拼車’如果引導和管理不好,作為個體出行是經濟的,但對於社會來説,有可能就不經濟了。”該人士説。

  本報記者 葛妍 張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