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什麼要有一間書房?

  • 發佈時間:2015-04-30 13:31:16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手記

  “如果能換一套大一點的房子,我一定要拿出一間做書房。”老公心心唸唸的想要一個自己的書房,他會抱怨説“你瞧,我的書都沒有地方可以擺。”我經常很不以為然的回答,讀書不是因為有了書房才需要讀書。

  不過,最近我的想法有了一些變化,書房在改善型居住的確必不可少。這種認知的改變,確切的説是在採訪了幾個初中部學生之後。一個六年級的小女生,體型胖胖的,帶個黑框眼鏡,其貌不揚的樣子,但是一張口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深受觸動。她是學校派來接受我們採訪的讀書節活躍分子,採訪中,她要推薦一本書,説一個座右銘,講一種學習方法。她説“人不能像走獸一樣活著,要有自己的思想……其實資治通鑒、二十四史都可以嘗試閱讀,不要覺得年齡小就讀不懂。”了解中得知,由於她的父母有一個專門藏書的地方,三個人經常一起閱讀,交流讀書心得,才能像現在一樣“有思想的活著”。

  還有一個女生,她是學校裏的特長生代表,大約十四歲的樣子,採訪結束的時候她清唱了一首歌《平凡之路》,她面帶笑意的説道“剛才課間的時候,廣播裏就放了這首歌,外面正好下著濛濛細雨,我又恰好吃了一顆糖,感覺時光特別美好”。在問及她是如何在緊張的課業中發展特長,她説放學回家後經常先溜進父母的書房,聽聽歌看看課外書,寫作業之前先“消遣”一下,最喜愛的一本書《簡愛》就是從父母的書房裏發現的。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在父母的書房裏,偷偷讀上一本“大人”的書,受到精神上的啟蒙,淺嘗讀書的樂趣,從此在閱讀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現代文學之父魯迅,從十五歲就開始抄書、買書、藏書,藏書共一萬四千多冊。國學大師王國維,離世的前兩天,曾經對人説:“余畢生惟與書冊為伴,故最愛而最難捨去者亦惟此耳。”他在十六歲時就開始自己購書,累積達萬卷以上,其中多珍藏之本。

  梁實秋曾撰文提到,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主人應該擁有一間書房。書房的用途是庋藏圖書並可讀書寫作于其間,不是用以公開展覽藉以驕人的。書房不在大,亦不在設備佳,適合自己的需要便是。

  靜靜的時光中,沏一杯綠茶,坐在帶有淡淡書香的書房裏讀一本好書,或許這才是改善居住的意義所在。

  (樓市記者 劉亞偉)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網友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