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糾正金融資源錯配才是金融改革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5-28 02:34:4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在金融資源的嚴重錯配之下,增量貨幣依然過多流向了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平臺,而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卻獲益甚少。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近日訪華時指出,“中國在開放資本賬戶過程中要警惕貨幣錯配,因為有很多新興國家用美元進行借款,再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這樣會帶來脆弱性,若本國貨幣發生貶值,潛在的美元債務違約局面將對國際投資者造成恐慌,從而快速抽走資金。”

  確實,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之下,我國資本賬戶開放已經進入倒計時。儘管,人民幣在新一輪貨幣政策量化寬鬆之下,事實上存在一定的貶值空間,這在我國資本賬戶即將進一步開放的助推下,未來將會給我國金融改革帶來一定的貨幣錯配風險。但是,如果將貨幣錯配作為中國金融改革風險的關鍵因子,事實卻是脫離了我國金融的現實語境。

  這是因為,貨幣錯配引發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的關鍵在於新興經濟體往往表現為“負債外幣化、資産本幣化”,這意味著在本國貨幣急速貶值之下,會導致國際資本恐慌性集體抽離,而一旦國際資本發生抽離,本國貨幣不僅將更大幅度地貶值,從而導致該國經濟産生大幅動蕩,上世紀90年代末以及本世紀初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拉美金融危機,均是依此邏輯。

  再看看我國貨幣錯配現狀,與上述“負債外幣化、資産本幣化”的新興經濟體不同,我國卻是“資産外幣化、負債本幣化”。也就是説,國際資本抽離與否影響並不大,由此可能産生的人民幣貶值空間和我國金融體系動蕩,其幅度也是相對可控的;因為,我國擁有鉅額的外匯儲備,這與許多新興經濟體“負債外幣化”過多截然不同,由此可以在關鍵時刻啟動對衝程式以確保我國貨幣和金融體系穩定,上世紀90年代末“港元保衛戰”之所以能夠成功,即與其時中央力挺有關。

  實際上,與貨幣錯配對我國金融改革構成的風險相比,金融資源錯配才是金融體系亟須深化改革之處。以本輪央行持續降息、降準為例,之所以基準利率降幅大,而市場利率降幅小,實體經濟依然融資難、融資貴,其核心就在於我國金融資源的錯配。在金融資源的嚴重錯配之下,增量貨幣依然過多流向了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平臺,而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卻獲益甚少。除此之外,我國間接融資通道過於依賴國資主導的傳統商業銀行,亦是構成我國金融資源嚴重錯配的關鍵之一。

  結合我國金融的現實語境,構成我國金融改革風險的關鍵因子,是金融資源錯配,不是貨幣錯配,儘管後者風險事實存在,但卻是相對可控的。而前者的風險卻是結構性的,且面臨著利益交織的改革阻力。

  □楊國英(經觀智庫研究員)

金融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廣宇集團 4.81 10.07%
2 棒傑股份 6.12 7.56%
3 哈高科 6.74 4.98%
4 中炬高新 24.47 4.26%
5 羅 牛 山 10.77 4.26%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領益智造 7.21 -4.50%
2 韻達股份 47.84 -4.32%
3 浙江東日 11.42 -3.95%
4 *ST眾和 4.22 -3.43%
5 新湖中寶 4.52 -2.8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