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給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

  • 發佈時間:2015-05-27 20:2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給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答記者問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27日正式發佈。這個被稱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綱領性文件的規劃,其發佈的背景和重大意義是什麼?將給我國農業發展帶來哪些深刻變化?我國農業將走上一條什麼樣的道路?記者就此採訪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給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青山綠水

  記者:在我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一連增”的背景下,為什麼要出臺這樣一個規劃?

  韓長賦: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糧食生産實現歷史性的“十一連增”,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新進展。但是,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巨大挑戰,水土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明顯,水土資源管理、生態補償等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緊迫。當前,人民群眾對資源環境保護和農産品品質安全更加期待,主要農産品連年增産,國際農産品市場供給充足,生態農業、迴圈農業等技術模式不斷整合創新,農村改革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農為邦本”。“三農”是國家穩定和安全的重要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可持續,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要確保我國農業資源永續利用,給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青山綠水。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務院部署,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編制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這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接下來,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抓好貫徹、組織好實施。

  全國農業發展首次劃分為“優化-適度-保護”三大區域

  記者:規劃被稱為“綱領性文件”。根據規劃,未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藍圖是什麼樣的?

  韓長賦:規劃對未來一個時期農業可持續發展做了整體的宏觀設計,既有時間表,又有路線圖;既有階段性目標,又有區域性佈局。

  規劃描繪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到202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結構更加優化,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不斷提高,農業資源保護水準與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和增強,生物多樣性衰減速度逐步減緩。到203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高效、産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農民生活富裕、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

  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關鍵是要合理規劃區域佈局,梯次推進,分類施策。規劃要求根據各地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綜合考慮各地農業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生態類型和發展基礎等因素,將全國劃分為優化發展區、適度發展區和保護髮展區三大區域。優化發展區包括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和華南區,適度發展區包括西北及長城沿線區和西南區,保護髮展區包括青藏區和海洋漁業區。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分類施策的原則,我國將確定不同區域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方向和重點。

  確立未來農業發展五大著力點

  記者:規劃提出了階段性發展目標,請問我們如何來實現?

  韓長賦:根據規劃,未來一個時期,我們要重點推進和完成五項主要任務:

  一是優化發展佈局,穩定提升農業産能。按照“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逐步建立起農業生産力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生産新格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整合創新與推廣應用,力爭在種業和資源高效利用等技術領域率先突破。推進生態迴圈農業發展。優化調整種養業結構,促進種養迴圈、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因地制宜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等節約型農業技術,以及“稻魚共生”、“豬沼果”、林下經濟等生態迴圈農業模式。

  二是保護耕地資源,促進農田永續利用。穩定耕地面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嚴控新增建設佔用耕地,確保耕地保有量在18億畝以上,確保基本農田不低於15.6億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堅持耕地佔補平衡數量與品質並重,全面推進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提升耕地品質,提升土壤肥力。適度退減耕地,實現退耕還林還草。

  三是節約高效用水,保障農業用水安全。實施水資源紅線管理。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推進地表水過度利用和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適度退減灌溉面積。推廣節水灌溉,發展節水農業,加大糧食主産區、嚴重缺水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力度。

  四是治理環境污染,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打好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十三五”期末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減少農業內源性污染。

  五是修復農業生態,提升生態功能。增強林業生態功能。保護草原生態。恢復水生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完成以上五項重點建設任務,我們將以最急需、最關鍵、最薄弱的環節和領域為重點,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財政資金,調整盤活財政支農存量資金,安排增量資金,積極引導帶動地方和社會投入,同時組織實施水土資源保護工程、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工程、農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驗示範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