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不能神化“金融杠桿”:增加信貸無異飲鴆止渴

  • 發佈時間:2015-05-25 14: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5月25日電 (曾會生)在穩增長措施頻頻出臺之際,中國金融高杠桿率再度引發關注和爭議。在日前召開的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指出,中國的金融杠桿率比較高,增加銀行信貸無異於飲鴆止渴,控制貨幣、搞活金融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出路。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強調,金融杠桿是雙刃劍,不能神化。

  在吳曉靈看來,中國金融的杠桿率在全球都是比較高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增加銀行信貸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銀行不能總是要央行 “放水”,還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她列舉了一個數字,從1949-2008年,銀行系統一共投出的信貸是30萬億,但從2009-2014年銀行系統投出的信貸是50萬億。

  “這樣的信貸投入難道還不夠多嗎?難道我們在經濟轉型的時候還要要求增加銀行信貸嗎?我想中國不缺錢。現在只要有一個P2P平臺出來,只要一個眾籌平臺出來,不管做得規範不規範,許多資金就到那裏去了。”吳曉靈説,現在一些非法集資動輒幾十億、上百億,中國不缺錢,缺的是把這些錢通過合法的渠道、通過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投入到需要資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貨幣、搞活金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唯一齣路。

  王兆星在題為《金融杠桿的功與過、是與非》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大到國家經濟建設,國家的結構産業調整升級,再到企業固定資産的投資、技術的改造、擴大再生産,小到每個人住房的購買、消費的實現,都具有金融杠桿神奇的作用在發揮。

  他指出,金融杠桿在現代經濟發展、産業革命、産業升級,也包括經濟的起飛過程當中有它神奇的功能,但也必須看到金融杠桿也是一個雙刃劍。“金融危機有很多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杠桿的結果,是高杠桿惹得禍。”

  王兆星分析,在危機之前,在寬鬆的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氾濫的環境之下,國家在進行高負債、高杠桿,企業、銀行和個人都處於高杠桿、高負債,其他的“影子”銀行也以高杠桿的方式在運作。金融加杠桿成為司空見慣,最後都導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甚至引發了金融危機。

  王兆星表示,金融杠桿作用無限,但是不能被神化,金融加杠桿的興奮隨之而來就是去杠桿的痛苦。高杠桿在失控的情況下,最後就形成金融的膨脹、金融的泡沫,乃至最後的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之後,就重新開始一輪新的去杠桿的一個進程。去杠桿的最後結果就是經濟萎縮、蕭條,銀行放貸能力的萎縮、企業借貸能力的萎縮、失業的提高,最後使經濟陷入衰退、復蘇乏力、復蘇緩慢。

  對於中國的高杠桿率,國外專家也在論壇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英國金融局原主席,新經濟思維研究所理事會主席Adair•TURNER表示,過去五年,中國的發展主要是信貸投放非常多,有不同方式投放信貸支援GDP的發展,杠桿率從百分之百上升到了200%多,杠桿率大幅度上升。

  “目前中國杠桿率實際上和造成危機的發達經濟體杠桿率差不多了,那樣一個杠桿率是重點關注房地産領域。在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也看到施工和房地産、建築領域中的就業不斷上升。”TURNER分析,那時候是必要也是有用的步驟,但現在中國要進行艱難地轉型,需要在一個經濟領域進行去杠桿化,而去擴大其他經濟領域來産生內部的需求。

  他建議,在新常態下,央行要區分不同借貸的類別,應該減少對房地産的貸款,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

  為了降低實體經經濟融資成本,近期央行實施了降準降息等措施。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面臨降融資成本、融資結構巨變和國際流動新緊縮等挑戰,貨幣政策會變得非常複雜、非常謹慎,只能看一步做一步。不要簡單把貨幣政策歸結為“央媽”要救市,貨幣政策正在迎接一個新挑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