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你準備好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31:5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年前,基因療法遭遇了一系列挫折,使得科學家開始對其進行嚴格的重新評估;時至今日,基因療法已經做好準備,即將進入臨床。據預測,美國將於明年批准首個商業化的基因療法。
在很多人看來,基因療法的轉捩點發生在6年前一位名叫科裏·哈斯的8歲男孩身上。哈斯患有一種退行性眼病,視力因此受到損害。醫生採用基因療法,使哈斯有缺陷的左眼視網膜産生了一種原本無法合成的蛋白質。接受治療後不到4天,哈斯去動物園遊玩,讓他驚喜萬分的是,他終於看到了太陽和紅色的氣球。3年後,他的右眼也接受了同樣的治療。到今天,哈斯的視力已經足夠讓他和祖父一起參加感恩節的火雞狩獵了。
在過去6年中,將健康基因植入先天性失明患者細胞內的試驗性基因療法,已經成功使40名患者重見光明。同時,臨床醫生們也在超過120名各類血液癌症患者身上,看到了基因療法取得的空前療效,部分患者甚至在治療結束3年後,仍然保持著無癌狀態。運用基因療法,研究人員還幫助了一些血友病患者,延長他們的生存時間。
儘管時至今日,基因療法仍未在醫院和診所開展起來,但這一情況有望在接下來的10年發生改變。2012年,歐洲批准了首個基因療法,用以治療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一種罕見但極為痛苦的遺傳疾病。2013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也取消了對基因療法的部分非必要管制。
一些行業觀察家預測,美國將於2016年批准首個商業化的基因療法。在徬徨了十餘年之後,基因療法終於開始了它革新醫療的重要使命。
心碎時刻
對比基因療法曾經的絕境,今天的這些正面成效尤其令人振奮。15年前,一位名叫傑西·傑爾辛格的少年的意外死亡,使得整個基因療法研究陷入停頓。傑爾辛格患有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疾病,在接受基因療法的過程中,他的免疫系統發動了一場預料之外的兇殘反擊,奪去了他的生命。
早期基因療法所遭遇的失敗,凸顯了將基因安全有效地導入目標組織的艱難性。傑爾辛格參與臨床試驗時,研究人員選出了一種包含腺病毒的基因傳遞系統。未經改造的腺病毒能在人體內引發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認為,病毒的最佳注射部位是肝臟:傑爾辛格的肝臟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所以不能産生他所缺乏的那種消化酶。研究人員將製造該消化酶的基因裝進了被“騰空”的腺病毒裏。
隨後,研究人員將約1萬億個攜帶治療基因的腺病毒直接注入傑爾辛格的肝臟。然而,其中一些病毒踏上了悲劇性的歧途。病毒既按原計劃進入了肝臟,同時也感染了大量巨噬細胞。這些體型巨大的樹突狀細胞執行著免疫哨兵的功能,遊蕩在人體內的各個地方。被病毒感染後,巨噬細胞向機體發出異物入侵的信號,免疫系統隨即作出反應,開始消滅所有被感染的細胞。這一狂暴的過程最終從內部摧毀了傑爾辛格的身體。
傑西辛格的死亡並非基因療法的唯一悲劇。此後不久,20名兒童參與了一項針對X-連鎖重度複合免疫缺陷的基因療法,然而其中5例受試者患上了白血病,1例因此死亡。基因的傳遞系統再度成為了悲劇的源頭——此項試驗中充當微型注射槍的是逆轉錄病毒,它能直接將治療基因插入宿主細胞的DNA。
重新尋找
鋻於腺病毒可能引起致命的免疫反應,而逆轉錄病毒可能誘發癌症,研究人員開始在其他病毒上投入更多精力,尋找更好的基因載體。他們很快就把目光聚集在了兩種應用範圍更廣的候選病毒上。
第一個入選的新型基因傳遞系統,是腺相關病毒(縮寫為AAV)。雖然絕大多數人類都曾感染過該病毒,但它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既然腺相關病毒如此常見,它就不太可能引起極端的免疫反應。該病毒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還可以最大
程度地減少副反應的發生:它具有若干個變體(或稱“血清型”),這些變體可以分別對特定的細胞或組織表現出親和性。
研究人員能根據特定的人體部位,選擇最佳的AAV血清型,從而減少病毒的注射量,以降低發生大規模免疫反應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此外,AAV攜帶的治療基因不會進入染色體,這就避免了其與原癌基因相互作用的偶發性。
1996年,腺相關病毒首次應用於治療囊性纖維化的臨床試驗。從那以後,研究人員鑒定出了11類AAV,將它們進行重組和改造,構建了上百種安全性較高、可針對不同組織的基因傳遞工具。近期的一些研究正在評估以AAV為載體的一系列療法,治療包括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一些腦部疾病,以及血友病、肌肉萎縮、心臟衰竭和失明。
更令人稱奇的是第二種病毒載體:去除了致病基因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引發艾滋病的病毒,然而,一旦不去計較它“殺手”的惡名,你就會發現它在基因療法上的優勢。HIV是逆轉錄病毒中慢病毒屬(Lentivirus)家族的成員之一,它能夠避開免疫系統——這一點對逆轉錄病毒至關重要,並且一般不會干擾原癌基因。
移除了致病基因的HIV結構“具有很大的裝載能力”,英國牛津生物醫學公司前任首席科學家斯圖爾特·內勒如是評價道。公司正致力於研發治療眼病的“基因藥物”。與小個頭的AAV相比,“HIV更合適裝載多個基因,或是更長的基因序列,”內勒説,“這種載體沒有毒性,也不會帶來不良的免疫反應。”去除了致病基因的慢病毒正被應用於多項臨床試驗,包括對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的治療。
新的目標
在以上成果的鼓勵下,醫學研究人員開始擴大研究範圍。他們不再只關心遺傳病的治療,而開始著手通過基因技術,逆轉生命過程中自然發生的基因損傷。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採用基因療法,治療一種常見的兒童癌症——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縮寫為ALL)。儘管大多數ALL患兒能對標準化療作出應答,但仍有20%左右的患兒對化療沒有反應。研究人員正在使用基因療法,激活這些患兒的免疫細胞,使之找到並消滅那些頑固的癌細胞。
這項試驗的手段尤為複雜,它依靠的是所謂的“嵌合抗原受體”技術。一旦與嵌合抗原受體相適配,一種叫做T細胞的免疫細胞便可以“瞄準”白血病細胞中大量表達的某些蛋白,從而“抓住”白血病細胞,並將它們摧毀。
2010年5月,5歲的埃米麗·懷特黑德被診斷患有白血病,她接受的頭兩輪化療都不起作用。布魯斯·萊文是懷特黑德的醫生之一,他介紹説,到2012年春天,“懷特黑德接受了第三次化療,藥物的劑量足以毒死一名成年人。並且,她的腎臟、肝臟和脾臟已經出現損傷。”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
醫生們抽取了懷特黑德的血液樣本,分離出了她的部分T細胞。然後,他們將搭載有治療基因的慢病毒轉入T細胞樣本,並將細胞輸回懷特黑德體內。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開端後,基因療法終於在懷特黑德體內起了效果,她的病情迅速得到緩解。治療3周之後,懷特黑德的骨髓中已有1/4的T細胞中攜帶有治療基因,她的T細胞開始向癌細胞宣戰,而後者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2012年4月的時候她還光著小腦袋,”萊文回憶道,“而到了8月的開學日,她已經去學校報到,上2年級了。”
懷特黑德並不是唯一的幸運兒。2013年下半年,多組研究人員均報道,他們在120多名患者身上使用嵌合抗原受體技術,治療與懷特黑德同型的白血病以及其他3種血液癌症。5名成年患者和22名患兒因此擺脫了癌症——這意味著他們的身體目前處於無癌狀態。
進入臨床
安全的傳遞系統已經掌握在基因療法專家的手中了,現在,他們正面臨著所有新藥都必須面對的終極挑戰:通過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的審批。
這一漫長的過程包括了所謂的“Ⅲ期臨床試驗”。Ⅲ期臨床試驗專門用於評估藥物或療法在大規模受試者中的效果,一般需要1—5年的時間。截至2013年底,近2000項基因療法試驗中,有大約5%到達了Ⅲ期臨床階段。其中位列最前的是治療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的試驗。就是這一疾病,曾經奪走了哈斯的視力。目前,已有數十位患者的雙眼在插入治療性基因後重見光明。
2012年,歐洲批准了基因療法藥物Glybera,用於治療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藥物的有效成分(即突變基因)被包裹在AAV之中注入患者的腿部肌肉。荷蘭一家制藥公司正在與FDA協商,希望該藥物能夠獲准進入美國市場。
與許多醫療技術的發展歷程類似,基因療法歷經了數十年的迂迴與曲折,還遠未到達成功的終點。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科裏·哈斯和埃米麗·懷特黑德的出現,基因療法將逐漸成為一些疾病的主流療法,同時,它也會為另一些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選擇。
稿件來源:《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
撰文:裏基 · 劉易斯(Ricki Lewis)
翻譯:戴曉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