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頻頻出手支援穩增長調結構

  • 發佈時間:2015-05-22 05:35:53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劉 錚吳 雨

  “三次降息,使我們的貸款利率從百分之八點幾降到了六點幾,1000萬元貸款一年少交20多萬元利息,緩解融資貴效果比較明顯。”小微企業武漢寶特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林安對近來貨幣政策操作有著切身感受。“希望國家下一步花更大力氣緩解融資難問題。”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適應貨幣供應新變化,最近半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三次降息、兩次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的幫扶力度,支援穩增長、調結構。同時寓改革于調控中,利率市場化改革接近完成,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增強。

  “經濟運作所面臨的下行壓力、物價總水準保持低位,都決定了通過名義利率適度下調,以實現實體經濟部門的實際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客觀需要,以此穩定預期。綜合考慮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利率水準,此次利率調整體現了貨幣政策的穩健性。”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這樣解釋5月10日的降息。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0%,雖然仍處於合理區間,但為六年來新低。進入4月份,月度經濟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實際增速雖略有反彈,但仍處於5.9%的偏低水準,與企業效益緊密關聯的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環比降幅仍在擴大。宏觀經濟環境使得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面臨較大困難。

  “雖然我們不能用貨幣政策替代實體經濟調整,但也不能讓經濟運作硬著陸。貨幣政策頻頻出手意在‘托底’,支援經濟發展和企業生産經營,為轉型升級爭取時間、創造條件。”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半年來,降息和降準交替出手。曾剛分析認為,從增加資金供給上降準更有效,而降息能有效引導融資成本降低。降息和降準相互配合、協調使用,持續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時間,效果會逐步顯現,尤其是改善市場風險預期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貨幣政策頻頻出手,不僅是穩增長的需要,而且有充足、合理的空間。當前,外匯佔款迅速減少,使得基礎貨幣供應方式從以往被動地發行貨幣轉向更為獨立自主,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物價的持續低迷,為降低基準利率創造了有利環境。

  “綜合近期降息降準等政策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足夠多的政策組合選擇,可以在保持政策基調中性取向的同時兼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出,中國貨幣政策操作一直遵循年初確定的主要政策目標,同時著力應對經濟下行,並綜合考慮利率市場化改革、地方債務置換等因素。

  雖然貨幣政策頻頻出手既有必要性又有合理性,但外界仍然存在誤讀,有人甚至給貼上了“中國版QE(量化寬鬆)”的標簽。專家認為,這種説法站不住腳。

  “總體上看,廣義貨幣供應M2增速始終在預定的政策目標範圍內波動,這與歐美央行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靈後所採取非常規的QE是有本質區別的。”巴曙松認為,中國現有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定向結構性工具都有較大操作空間,無需走向QE。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力圖為穩增長調結構創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但最終還是不能替代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從國際經驗看,這可能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曾剛認為,下一步一方面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銀行要積極落實續貸、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等國家政策;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要與財政政策、産業政策配合好,最終還是要靠深化改革來激發經濟活力。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