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法治思維和方式做好國企紀檢監察工作

  • 發佈時間:2015-05-21 08:32:0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亞霖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細胞,是我們黨執政的主要物質保證。在從嚴治黨新常態下,深入分析當前國企紀檢監察工作現狀,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建國有企業反腐倡廉機制,嚴肅懲治腐敗,剷除滋生腐敗條件的土壤,對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

  的現狀和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但多次不同形式的改革,雖倡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但大都以激勵為核心,監督並無同步跟進。國有企業在宏觀經濟繁榮情況下效益提高的同時,道德風險也與股份制等現代企業制度相伴相隨,自我“激勵”、職位貪腐、購銷受賄、任人唯親、不當決策、重大資産損失等問題層出不窮,國有企業監督機制、紀檢監察工作體制、監督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意識淡薄。少數國企領導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認識不足,缺乏黨委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主體責任意識,出了問題才重視紀檢監察工作,不出問題則忽視紀檢監察工作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普遍存在,“一崗雙責”流於形式。

  第二,企業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國有企業在治理架構、制度設計和職能部門設置上,有決策、執行、監督、問責形成閉環管理的思路。但具體到實施層面,董事會的決策行為、經理層的執行行為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監督。制度編訂上並不是特別明晰,存在系統性、科學性不強,可操作性不強,量化不夠等情況。在機構設置上,監事會、紀檢監察、審計等各管一攤,難以形成監督合力,且紀檢監察職能普遍由黨群部門或綜合辦公室兼任,缺乏獨立性,監督職能流於形式。

  第三,紀檢監察職責許可權不明確。從中央到地方,紀檢、監察都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合署辦公機構。具體到國有企業,紀委側重於對黨規黨紀的維護,既受本單位黨委領導,又受上級紀委領導。而效能監察工作側重於維護企業業務工作規範,受本單位行政“一把手”的領導,從企業領導到職能部門,大多並不清楚紀檢、監察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繫,認識上存在誤區、垂直管控乏力等綜合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紀檢監察職責許可權不明,缺乏監督執紀問責的權威性。

  第四,紀檢監察幹部履職能力不強。紀檢監察工作政策性、專業性、業務性較強,但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上的偏差,致使紀檢監察職位準入門檻極低,有的甚至沒有門檻。國企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存在年紀偏大、知識面偏窄、履職能力不強等情況。個別人員思想道德境界不高,敬業奉獻精神欠缺。部分幹部對政策法規不熟悉,對生産經營管理不清楚,對紀檢監察業務不精通,素質水準參差不齊,導致監督執紀問責的專業性欠缺。

  改進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

  的對策建議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構建完善的企業經營管理廉政運作機製成為必然選擇,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於監督制約機制法治狀態下的科學構建。過去,廉政治理更多地體現為監督管理機構的權力管制方式,內生的廉政責任意識不強。2013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牽引,深化國企改革”的要求,強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體現廉政治理從外在“壓力型體制”向內在“吸力型認知”的轉換,使責、權、利充分統一,使廉政治理實現由權力到責任的理論轉換。

  改進新時期國企紀檢監察工作,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結合實際情況,緊密圍繞企業中心任務,構建有效監督框架,強化“兩個責任”落實,為企業經營管理廉潔、高效可持續運作提供堅強的保障。

  (一)深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要從全局高度統籌,結合實際情況深化監督體制機制改革,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增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的專業性、獨立性和權威性,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業。

  一是加快調整內設機構,創新雙重領導體制。落實紀委書記專職監督的要求,在國企系統內建立相對獨立、職能完整的紀檢監察體系,並將其融入企業整體戰略發展規劃中,從機構、編制、預算等方面給予保障,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正確履職的監督上,為紀檢監察工作職業化、專業化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推行紀檢監察崗位準入制,高標準選人。制定政治立場、道德品質、理論素養和業務技能的剛性標準,讓德才兼備的人才充實到紀檢監察幹部隊伍中。同時,關注紀檢監察幹部的職業發展,加強職業訓練和專業培訓,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量化考核標準,注重結果運用,打通職業晉陞通道,保持整體活力,打造穩定高效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三是統一調配、集中運用紀檢監察資源,確保紀委對公司內獨立穩定的紀檢監察力量擁有充分的支配權,發揮紀檢監察工作的規模效應,切實解決企業紀委“有職無權”的問題,徹底改變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有心無力”的不利局面。

  (二)構建系統科學的反腐倡廉運作保障機制。要緊密圍繞企業經營管理中心工作,不斷認識、把握和運用紀檢監察工作規律,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實發揮“制度預控、風險預控、內外聯控”的立體式監督網路作用,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著力構建系統、科學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一是嚴肅執紀問責,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關注企業管理重點、難點及員工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暢通信訪渠道。運用“面向任務”的思維導向,建立紀檢監察、監事會、審計、內控等企業內部資源共用機制,優勢互補,重點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違反財經紀律和廉潔規定等案件,加大對改制重組、産權交易、投資決策、物資採購、招投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腐敗案件查處力度,嚴肅處理違紀人員,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二是規範權力運作,構建不能腐的防範機制。要持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系統性、科學性、協調性原則推進制度建設,結合實際情況適時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梳理,及時廢止、修訂和新建相關制度,以新規則適應新形勢。注重“新三會”與“老三會”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委會、紀委會、職代會在股份制企業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確保權力結構配置科學,權力運作過程透明,權力運作結果公開,權力運作監控制約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構建不能腐的防範機制。

  三是強化效能監察,確保政令暢通。效能監察是企業反腐倡廉的切入點,要大膽創新,充分運用系統集約思維,組織紀檢監察骨幹人員成立項目組,深入一線,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重點崗位、關鍵環節的調查研究,突破基層單位自主效能監察的單一模式,對重點、難點監察項目,由上級層面統一立項並組織實施,將糾偏整改、經驗總結、成果運用、制度完善、流程規範等有機結合起來,有效融入到企業經營中,促進企業管理良性迴圈。

  四是推行“簽字背書”,落實主體責任追究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案件的啟動程式,進一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內容、實施機制、考核內容和責任追究制度,發現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重大廉政問題上有失職、瀆職等責任問題時,必須通過倒查機制予以追究,強化領導幹部廉潔風險防控責任。

  (三)強化民本價值理念,形成開放性監督工作格局。要遵循民主途徑和法律程式,建立靈敏快速的資訊溝通和反饋機制,把公眾參與作為力量源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形成開放性監督工作格局,推動建立資訊均衡式的紀檢監察工作決策機制。

  一是營造濃厚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氛圍。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使法治精神根植於心,法紀要義貫徹于行,法紀底線銘刻於心,增強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群眾遵規守紀、用心盡責意識,敢於責任擔當。二是發動員工群眾積極參與監督。準確把握企業工作重點與職工群眾的利益關注點,著力抓好企務公開、黨務公開,切實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自覺接受職工群眾監督。三是加強與職工群眾的互動交流。堅持公開前進行預審,公開中開展監督,公開後組織評議,把監督貫穿于公開的全過程,確保紀檢監察工作體現出“權由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民本價值,推進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四是將廉潔文化建設上升到企業發展戰略層面考慮。堅持作風建設常態化,塑造廉潔從業價值觀,使員工個人價值觀與企業廉潔從業價值觀逐步同化,把制度約束轉化為個人自覺行為。通過廉潔文化熏陶,為不易腐、不想腐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作者單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