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警惕不法分子借銀行名義行騙

  • 發佈時間:2015-05-20 14:15: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新聞媒體連續報道了浙江、河北等地多起銀行客戶存款“不翼而飛”的蹊蹺事件,一時間攪得人心惶惶。在人們心目中,銀行一直是最保險、最牢靠的地方,這是怎麼了?

  銀行的存款又沒有長腿,絕不會自己跑掉。如今銀行體系已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每一筆資金的流動都有跡可尋,銀行的存款不會也不可能“失蹤”。隨著警方介入,真相也開始慢慢浮出水面。比如根據河北公安部門的初步調查,案件中不法分子以高息為誘餌,陪同客戶到銀行網點辦理定期存款業務,其間偷偷將客戶本人領取的U盾等安全認證工具掉包,再通過網銀將資金轉走,完成詐騙客戶資金的行為。而受騙客戶一開始都會收到不法分子轉來的所謂“高息”,直到存款到期支取時才發現上當受騙。

  從案情上看,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詐騙案件,怎麼會變成存款“失蹤”呢?癥結就在於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對於銀行的絕對信任,打著銀行的幌子,以“高息”為誘餌編造謊言騙取客戶資金。不法分子知道現在大家都有風險意識,不那麼容易受騙上當,但如果能和銀行綁在一起,這騙起來就逼真多了。總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種套路。

  第一種是瞄上了一些酒企的“存款賣酒”業務模式,利用這種業務往往異地操作、銀行和企業之間資訊不暢的漏洞實施詐騙。詐騙分子先合謀偽造銀行印章,編造假存款合作協議,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到公司到府開戶,獲取公司有關開戶所需資料和印模,然後私刻假印章,偽造開戶資料,到銀行辦理開戶手續,並使用假印鑒將存款全部轉出銀行。

  第二種是抓住個人客戶追求高收益的心理,對客戶虛構銀行有高息存款業務,再利用客戶對銀行多渠道服務缺乏了解的情況,陪同在櫃面辦理業務後將存摺和銀行卡交給客戶保管,自己保存或者伺機掉包客戶的U盾等安全介質,再通過電子渠道將資金盜取。

  第三種是將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轉嫁。在這類案例中,借貸雙方事先商量好融資事項,借款人再到銀行正常辦理存款業務,之後將U盾和密碼告訴用款人,自己保留銀行卡。如果用款人到期可以正常歸還約定本息,則皆大歡喜。如果用款人資金鏈斷裂,則銷毀融資協議,轉而聲稱銀行弄丟了存款,要求還錢。

  應該説這些詐騙手段並不高明,但就因為扯上了銀行進行虛假的“背書”,才使得不法分子一再得逞。正是假借的銀行的名義,客戶才會放鬆警惕,在沒有認真辨別真偽的情況下輕易泄漏關鍵資訊,導致資金被騙。。

  當前這種假借銀行名義行騙猖獗的情況,不僅對客戶資金造成了損失,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銀行信譽,為區域性金融風險埋下了禍根。對此,各方必須通力合作,出重拳嚴厲打擊,儘快遏制住這股歪風邪氣。警方要加大對此類案件的偵破力度儘快向社會公佈犯罪分子的做案手法,澄清一些。銀行要嚴格管束好工作人員,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嚴格核對、明察秋毫,減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機。對於公眾來説,千萬別相信所謂“熟人”的蠱惑和各類非法存款仲介關於“高息”的虛假宣傳,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辦理銀行業務,同時要保管好自己的U盾和密碼,避免上當受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