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地"圍剿"專車 三大專車平臺混戰加劇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4月份,在山東濟南開庭審理的“我國專車第一案”至今仍未宣判,關於專車究竟屬於非法運營,還是迎合市場需求讓司機和乘客獲得“雙贏”的“神器”,至今都沒有統一的説法。不過,關於各地查辦滴滴專車和優步(Uber)的消息,自這些專車軟體問世以來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近日,網上又曝出“滴滴、快的”打車在洛陽的辦事處被當地工商、公安部門聯合執法並被查封。事後滴滴方面回應稱,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公司的所有業務均不受影響。不過,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稱,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滴滴以及優步等專車軟體的合法性亟待確定。

  多地“圍剿”專車

  2014年8月份,滴滴專車正式推出。但不久之後,上海市交通委便宣佈:滴滴專車屬於黑車範疇,營運不合法。隨後,蘇州市客管處稱,不會封殺任何打車軟體,只要打車軟體願意接入蘇州市計程車電召平臺,接受統一監管,隨時都歡迎。但滴滴專車聲明稱不願接入蘇州電召平臺。

  此外,瀋陽市交通局明和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也都曾查處過借助叫車軟體,如易到用車、滴滴專車等利用叫車軟體非法運營的“黑計程車”。

  2015年年初,山東省濟南市也開始針對專車軟體的整頓工作,並由此引出了我國“專車第一案”;4月30日,廣州市交委通報,優步廣州公司遭工商、交委、公安等多個部門的聯合查處,優步廣州公司涉嫌組織黑車進行非法經營;5月6日,優步成都公司再度被聯合執法;一天后,武漢市交委客管處約談了包括優步、滴滴、快遞等在內的多家打車軟體公司。

  而在私家車接入專車被認定為“黑車”,並在全國各地出現了私家車被“罰款”的多起事件後,優步、滴滴專車等服務又一次被放到放大鏡下。

  專車平臺內鬥加劇

  對於我國多地查辦專車軟體,有行業內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交通部門會極力反對是有多重原因的,首先安全隱患,雖然現在專車並沒有出現什麼重大事故,但是一旦發生,責任應該由誰來負?第二,不便監管,出租汽車公司有嚴格的監管措施,但是專車軟體很難做到這一點,發生糾紛應該由誰來協調?另外,來自計程車公司的壓力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很可能是主因。”不過,該專家還表示,計程車屬於行政壟斷行業,詬病已久,但長期得不到改變,“專車”出現之初,就曾被寄予改變計程車行業,改善公共服務供應的厚望,如今受阻,還有待高層表態支援。

  除被交管部門“圍追堵截”外,目前,幾大專車平臺的內鬥也在加劇。

  5月12日,易觀國際最新發佈的《中國專車服務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滴滴專車(含一號專車)、易到用車和優步分別佔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專車市場混戰加劇,三大專車平臺優勢互現。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專車服務訂單量佔比前三名分別是滴滴專車、優步和易到用車,其中,易到用車以74個城市位列專車服務覆蓋城市數首名。滴滴專車覆蓋了61個城市,AA租車、優步僅分別覆蓋了13和9個城市。而據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除覆蓋國內大部分一、二線城市之外,其專車服務還拓展到了30余個海外出境遊的熱門城市。

  專車市場的混戰始於2014年下半年,滴滴快的合併前後在價格戰中燒掉數十億元,也借此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俗的市場份額。有輿論認為,由於補貼等促銷手段的頻繁應用,專車領域的市場份額往往波動較大,補貼其實也存在負面隱憂。目前,滴滴快的專車仍存在著大量短途用戶,主要靠補貼驅動消費,每單消費金額通常在20元—30元,通常這部分用戶粘性較低,如果滴滴快的停止補貼,客源極有可能流失,市場格局仍未完全確立。此外,過快的追求速度和衝擊規模也給滴滴帶來服務水準下降、司機管理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很多專車服務仍是由私家車提供的,這些私家車很大程度上是受大幅補貼的影響,但隨著專車服務優惠政策的減弱,以及專車司機收入的下滑,不少私家車可能會退出專車市場。同時,私家車做專車“違法”的事實,短期看還難以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