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賺錢反挨罵 一季度深圳投訴率上升58%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59: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雖然在上週末的證監會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否認了證監會“約談”基金的傳聞,但這並不能改變市場對一些基金公司的質疑,從今年一季度基金行業投訴率數據就可以得到佐證。另一方面,隨著樓市持續低迷,一些基金子公司管理的房地産資管計劃違約風險逐漸暴露。

  基金公司在爭相發行新産品的同時,如何正視市場風險,在追求管理規模與投資者教育之間找到平衡?基金子公司又該如何防患于未然,切實做好內部風控和盡職調查,避免重蹈項目違約的覆轍?

  百億新基金規模提前結束募集!跟著牛市的腳步,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一片繁榮。不過隱患也隨之而來,首當其衝的就是客戶投訴率急劇上升。

  近日,深圳證監局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今年一季度,基金公司投訴率上升58%。其中,基金産品贖回費用不合理或收益達不到預期,未對投資者解釋清楚基金凈值及分紅等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收益不達預期成投訴熱點

  A股的火爆行情不但使投資者收益頗豐,也讓公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擺脫了去年滿倉踏空的局面,41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收益率達到30%的超過300隻。一季度股票型基金整體收益率上漲23.42%,混合型基金漲幅27.4%。

  但投資者對此似乎並不買賬。近日,深圳證監局發佈的《關於2015年第一季度證券期貨糾紛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15年1~3月,該局收到針對基金公司的投訴共49起,較去年四季度上升58%,涉及12家基金公司。

  具體來看,有關基金産品贖回費用不合理或收益達不到預期等問題的投訴24起,基金公司未對投資者解釋清楚基金凈值及分紅等溝通問題引發的投訴13起,基金公司客服電話無人接聽等問題引發的投訴6起,系統故障問題引發的投訴4起,其他業務辦理問題引發的投訴2起。

  《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記者注意到,相比去年四季度,“收益不達預期”成為今年一季度客戶投訴的新熱點。

  事實上,公募基金並無預期收益率一説。面對投資者反饋的“收益率不達預期”,某基金公司客服部人士稱,所謂的預期更多的是心理預期,有時候相對同一公司的其他基金産品,自己手中的産品凈值漲幅較緩或者逆勢下跌,都會讓投資者心生不滿。

  贖回費用不合理,則與2013年基金業實施的懲罰性費率有關。2013年修訂後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要求,對持有期少於6個月的贖回行為強制徵收懲罰性贖回費,該部分費用計入基金財産,以鼓勵長期投資。

  至於基金公司客服電話無人接聽,或與分級基金産品大幅擴容有關。去年下半年以來,分級基金大擴容,相對複雜的産品設計使得針對分級基金的諮詢隨之增多,相比之下,以往基金公司有限的人手顯得捉襟見肘。

  “公司的客服不到10個人,每當遇到分級基金不定期折算,投資者來電就會爆增,最極端的時候,一些投資者打電話一天都打不進來。”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其看來,這一問題短期之內似乎無法解決,“公司也要控制人力成本,並不會因為短期市場行情較好就大幅擴張人員配置。”

  另一位銀行係基金公司人士無奈地説,“有親戚買了分級基金希望諮詢客服,幾個小時之後電話仍無法接通,找到我這,認為我是基金公司的人,能夠快速接入電話。”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對投訴率上升表示淡然,“熊市客戶投訴率更多,牛市這一情況已經相對好轉。”

  投資者教育不足

  面對基金投訴率大幅上升,忙著發行新産品的基金公司,或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如何在衝刺規模和投資者引導之間找到平衡?

  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客服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往我們向投資者介紹基金時,會提及基金合同中的股票倉位約定,股票倉位上限在95%的基金風險偏高,不過有些投資者對此通常簡單地回復一句"我知道投資有風險",這類投資者未來可能更容易投訴。”

  在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基金公司做投資者教育有些力不從心。“基金公司目標是規模增長,加上市場頂部不可預測,不讓基民買基金並不現實;至於渠道方面,基金公司更多是通過直銷平臺銷售,做好直銷平臺的風險測評、風險提示等基礎工作,對於體量更為龐大的銀行代銷渠道,基金公司也不會過多地強調投資者教育。”

  “市場才是最好的老師。”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誰也無法判斷市場頂部,不過,經歷過2008年熊市的基民顯然比新入市的基民理性得多。一些老基民在今年牛市行情之下終於解套,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著止盈,心態會成熟得多。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這輪牛市中基金公司有進步的一面。“今年募集到100億的基金基本都提前結束募集,與2007年先募集幾百億的規模再開啟比例配售相比,風控意識明顯提高了。”

  “基金公司不能再用俯視的心態對待投資者,不能抱著"你是小白我要教育你"的想法”,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認為,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投資人,都要向市場學習,針對新一代年輕基民,基金公司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或以遊戲互動的方式普及基礎知識。

  更多基金公司人士強調的是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將合適的産品賣給合適的人,不能把高風險的股票基金大量配置給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了解每一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類資産比例很重要。

  此外,制定合理的年化收益率也尤為重要。原公募基金元老、現樸易資産總經理尚志民曾指出,長期來看,每年20%的回報比今年賺100%,明年虧50%的複利效果更好。“每年20%的回報,持續25年,最後的收益率是95倍,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