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進入富國俱樂部靠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42: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過去30餘年“經濟奇跡”的實現,歸因于我國遵循了一種競爭秩序,這種競爭秩序由七大原則構成:一個有運作能力的價格體系、幣值穩定、私人産權、開放市場、契約自由、承擔責任以及經濟政策的恒定性。如果我國要大幅度提高每人平均收入,進入富國俱樂部,則要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一個國家有著特定的經濟體制。一國的經濟體制受其本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而形成其特定的經濟風格。不同的經濟體制與經濟風格,影響著經濟主體的行為,由此也影響經濟的績效。

  那麼我國的經濟體制到底是不是市場經濟呢?嚴格而言,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告別了計劃經濟,但是計劃經濟的遺留因素仍在。我國的經濟體制總體上距離計劃經濟較遠,距離市場經濟較近。

  根據英國演化經濟學家霍奇遜的看法,現代市場經濟需要體現如下特徵:一是存在廣泛的個人自主、私人産權和商品交換;二是很多私人經營和生産與家庭分離;三是存在一個貨幣和金融體系,其中財産可以為銀行貸款提供擔保;四是存在發達的市場(有組織的交換),包括金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五是存在廣泛的工薪階層;六是私人公司法人廣泛存在。

  目前,我國個人的自主性仍然不夠,個人面對行政力量仍然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法治體系還在建設過程中;國有産權和國有企業在基礎性和關鍵性行業佔據行政壟斷的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市場還沒有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私人産權和私有企業處於相對不平等的憲法地位;金融體系也是國家主導,無論是銀行業、證券業還是保險業,都是國有機構主導。

  也正因為如此,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句話也意指了我國還不是一個地道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仍然是個轉型經濟。

  我國當下的經濟風格表現為統制主義的經濟治理方式與作為轉型經濟的經濟體制兩者的結合。根據一位德國經濟學家的定義,統制主義是各種特定市場過程干預的總稱,國家通過這種干預部分或全部地消滅掉分散的價格、生産、消費和投資選擇自由,以達到特定的目標和並以此為干預的根據。這種干預的最常見的形式有直接的價格控制、外匯管制等。

  統制主義經濟治理風格還體現在政府在基礎性和關鍵行業總體上實行行政壟斷,比如鐵路、石油、航空、電信等。同時,統制主義風格也體現在經濟政策的決策上。經濟政策往往是既由行政部門決策,又由行政部門實施。這容易滋生和保護部門利益,導致這些部門的政府官員以部門利益替代公共利益。與此相反,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經濟政策的出臺應該通過立法的形式進行,其中也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操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的觀點,政府對經濟過程的干預會産生進一步干預的必要性,從而導致干預程度和干預範圍不同上升,形成一種“干預螺旋”。這種干預螺旋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目標背道而馳,最終也會影響經濟效率。

  我國過去30餘年“經濟奇跡”的實現,歸因于我國遵循了一種競爭秩序,這種競爭秩序由七大原則構成:一個有運作能力的價格體系、幣值穩定、私人産權、開放市場、契約自由、承擔責任以及經濟政策的恒定性。如果我國要大幅度提高每人平均收入,進入富國俱樂部,則要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馮興元(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