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夏季常見皮膚病及防治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36:55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夏天紫外線輻射強度大,氣候炎熱,空氣濕度增加,各種昆蟲、細菌、真菌亦大量繁殖,這些因素導致夏季成為皮膚病的高發季節。高溫日光等因素不但會誘發許多皮膚病,而且還會使原來的皮膚病加重,那麼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呢?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的專家田蔚蔚博士、張岩碩士、胡鳳鳴副主任醫師特別作出提醒:

  痱

  俗稱痱子,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腺導管口被阻塞,汗液排泄受阻後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滲入並刺激周圍組織而于汗孔處出現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多發生於皺褶部位,一般無明顯瘙癢,天氣轉涼後可好轉。預防措施包括: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減少出汗;穿寬鬆衣褲,及時更換潮濕衣服;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患病後可外用痱子粉或爐甘石洗劑等治療。

  日光性皮膚病

  日光性皮膚病包括日曬傷和多形性日光疹等,其罪魁禍首是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線和部分波長較短的長波紫外線。常在日曬後3~4小時至十余小時出現症狀。先是暴露部位的皮膚有瘙癢和灼熱感,繼而出現瀰漫性紅斑,後紅斑消退,形成脫屑、色素沉著。嚴重者會出現水腫、丘疹、斑塊、甚至水皰。

  如何預防?首先平時要經常參加戶外鍛鍊,使皮色逐漸加深以增加日曬的耐受力。此外應避免烈日曝曬,在外出時撐太陽傘、戴寬邊帽、著長袖衣。在外露部位於曝曬前15分鐘涂些遮光劑,如5%二氧化鈦劑是效果最好的物理性遮光藥;二苯甲酮是對中波紫外線效果較好的化學性遮光藥。其他如二羥丙酮能防禦多種波長的紫外線。總之,積極預防和適當用基質配成遮光劑,涂在暴露皮膚上可以減少或減輕日光所引起的皮膚病。

  若已曬傷,輕者可不治療,或自製冷牛奶濕敷15分鐘,重者醫院就診,先使用硼酸溶液冷濕敷,然後外涂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膏即可,約一週余能恢復。若日曬部位出現丘疹、水皰、結節或斑塊,外治基礎上可加用內服抗過敏藥。

  蟲咬皮炎

  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于叮咬部位出現水腫性紅斑,伴瘙癢,紅斑上可有水皰,皮疹可自行消退,遺留色素沉著,但可反覆出現新的皮疹,自覺明顯瘙癢。預防措施包括: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少去草叢、樹林等蚊蟲較多的地方;家中注意消滅蚊蟲;野外遊玩需噴搽防蚊藥水。治療:輕症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外用爐甘石洗劑及糖皮質激素藥膏,重者至醫院就診。

  足癬、體癬

  夏季氣溫高,空氣潮濕,給真菌提供了溫床。在足部可表現為丘疹、脫屑、水皰、糜爛、滲液等,在其他部位可表現為境界清楚的紅斑,邊界清楚,有鱗屑,伴瘙癢。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注意個人、家庭衛生;與病人分盆洗刷;保持局部清潔乾燥。治療:可外用抗真菌藥物如達克寧、克霉唑霜等,嚴重者口服抗真菌藥治療。

  手部皮膚病

  立夏以來,手部患皮膚病的人日益增多,許多人手上奇癢難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及社交。究其因,與季節有關。春夏之交,濕氣尚未完全散去,溫度適宜,給細菌、真菌提供了增殖條件。初夏常見以下幾種手部皮膚疾病:

  濕疹因手接觸外界各種刺激的機會較多,因此手是濕疹常見的好發部位。多因日光、紫外線、溫度、多汗、搔抓、摩擦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潔凈等外界因素刺激,加上遺傳、個體易感性及耐受性等內部因素引起。可表現為指背、指端掌面、手背、手腕部境界不清的紅斑、小丘疹、丘皰疹,瘙癢劇烈,反覆刺激可引起局部糜爛、滲出甚至皮膚感染,日久可致皮膚浸潤肥厚。多對稱分佈,反覆發作。此類患者首先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魚蝦、濃茶、咖啡、酒類等,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接觸洗衣粉、洗潔精等。症狀輕者可選擇糖皮質激素類藥膏或中藥軟膏外搽,嚴重者可加用抗過敏類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內服以止癢。有滲出傾向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

  汗皰疹一般于春末夏初開始發病,夏季加劇,入冬自愈。多見於手部多汗者。與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尤其是癬菌)、局部過敏或刺激、過敏性體質及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有關。典型損害為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位於表皮深處的小水泡,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突出皮面,無炎症反應,水泡內含清澈漿液,發亮、偶爾可變渾濁,周圍皮膚正常,有程度不同的瘙癢及燒灼感,水泡一般不自行破潰,乾涸後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時常感疼痛。每年定期反覆發作。患者平時應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尋找並去除接觸性刺激因素,多汗應予適當處理。早期可內服抗過敏藥,局部外搽具有乾燥、抗炎、止癢的藥物,病情後期以脫屑為主時可外用10%尿素霜。

  手癬又稱鵝掌風,為手部的皮膚癬菌感染,春夏季發病率高。多來自於搔抓足癬、股癬和頭癬等的直接接觸傳染。雙手長期浸水和摩擦受傷及接觸洗滌劑、溶劑、戴戒指等是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起病多為單側,先從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手指或拇指的掌面和側面及戴戒指的無名指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多環形損害,邊緣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侵犯指甲,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平時需注意個人、家庭及集體衛生,不與患者共用鞋襪、浴盆、毛巾等,避免酸鹼物質對手部皮膚的損傷,可選擇刺激性小的咪康唑霜劑外搽。

  癬菌疹為原發真菌感染灶出現明顯炎症時,遠隔部位發生的多形性損害。皮膚癬菌感染後引起局部炎症,其代謝産物進入血液迴圈,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産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導致超敏反應發生。好發于春夏季節,多數患者有浸漬糜爛型足癬和足癬繼發細菌感染。皮疹表現為突然發生豆粒大小水皰,皰液清、壁厚、周圍無紅暈,有瘙癢和灼熱感,好發于手掌心、指側、手背等處,隨著足癬等原發感染灶的好轉、水皰乾涸、脫屑而消退,可反覆發作。防治措施:首先應對原發病灶進行積極治療,內服抗過敏藥物,局部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霜劑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