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法治思維破解拆遷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32:2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施維

  不應該片面強調個人權利而無視公共利益,也不應該因為公共利益而犧牲個人權益。破解拆遷這一世界性難題,關鍵在於積極以法治的觀念和手段予以化解。要謹守法律底線,理性表達、良性互動,用最小的社會成本取得各方都能接受的治理效果。

  又見“最牛釘子戶”!近期,有媒體報道,在河南洛陽洛龍區龍門大道旁一條即將開通行車的道路上,一棟3層的住宅正位於道路的兩個快車道正中間,攔腰截斷了路的東西走向。據了解,該房屋主人疑因不滿意拆遷賠付款問題,而在該地段已有兩年多時間之久,現在工期臨近,問題凸顯。

  在筆者印象中,“最牛釘子戶”這一稱呼最早見諸報端,應該是在2007年關於重慶九龍坡片區舊城改造中,當地280多戶居民已搬遷,只剩下一戶兩層小樓一直佇立在工地上。當時正值《物權法》出臺背景下,這一事件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各大媒體紛紛聚焦。在北京朝陽區曙光西路上,曾有幾棟房屋佔道數年之久,使市政幹道在此處被迫“瘦身”;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郭家灣,一棟房子2012年初因拆遷補償問題與當地村委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被斷水斷電兩年至今,房屋由原來的最高處變成現在的鍋底景觀……當媒體逐漸越來越平和地面對這些釘子戶事件時,輿論也由早期近乎一邊倒地“挺釘”,開始出現兩極分化情況,有人認為這是釘子戶的權利;也有人認為,不能任由個人權利無限膨脹傷害公眾利益,甚至質疑政府不作為,要求必須採取強制措施。

  輿論的變化,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和心理誘因。一旦個體百姓和拆遷方發生矛盾,雖然很多人都會天然地站在弱者一方,但是如果他也曾經體驗過北京早高峰曙光西路那令人窒息的擁堵,他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就不由會發生變化,這是人之常情。尤其當前,當許多人因為拆遷一夜暴富,而我們看到的一些釘子戶問題,都或多或少存在對公眾利益的影響,這也促成大眾對釘子戶的質疑。

  具體來看,釘子戶有兩種,一種是所給予的補償,相對於被拆遷群眾所投入的財力物力而言顯然不夠,對於此種情況的釘子戶,公眾基本支援;另一種則是被拆遷方漫天要價,希望靠“拖延戰術”獲得比早拆遷更大的利益,此為輿論普遍質疑。但事實上,無論哪一種,其共性的原因都在於缺乏公正合理公開透明且合作協商産生的拆遷秩序及法律環境。漫天要價固然是利益之爭,但是拆遷前不聽取被拆遷人的意見,拆遷事宜完全由政府甚至開發商説了算,被拆遷人知情權缺失,拆遷裁決程式不公開,裁決內容不具體,缺乏公正性,這些因素都為釘子戶索取更大補償提供了心理支撐。

  關於釘子戶問題可能對公共利益帶來的傷害,是近些年大家質疑比較多的。這又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什麼是公共利益?如何取得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的平衡?毫無疑問,我們不應該片面強調個人權利而無視公共利益,也不應該因為公共利益而犧牲個人權益。一句話,公共權益要重視,少數人的權利也不能忽視。首先必須要對公共利益做一個清晰的界定,才能去討論在哪些拆遷項目中個體權利應該讓路;其次,即使因為公共利益的需要,確實需要犧牲個體權利,也必須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另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始終保持對被拆遷者的尊重和心理照拂;最根本的是,一切徵地拆遷程式都應該是在一個公開的法治的軌道進行。

  徵地難,拆遷難,是世界性難題,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中國,這一問題可能還會突出存在。從根源上而言,無論是個體權益和公眾利益的兩難,還是拆遷雙方必然的利益博弈,本身並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讓法治思維運用其中,積極以法治的觀念和手段予以化解。大家謹守法律的底線,理性表達、良性互動,用最小的社會成本取得各方都能接受的治理效果。

  據了解,對於洛陽釘子戶問題,該施工公司也正在積極與當地協商解決該房屋的拆遷問題,如若無法拆遷,這條道路可能會延遲開通或只開通兩側的慢車道。這確實是當前我們所能想到的較好的處理方式,以擱置代替對抗,以協商解決擱置,才有更進一步化解這一問題的可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