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加速退網遭遇"釘子戶" 運營商爭奪頻段
- 發佈時間:2014-11-24 09: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時習
如傳呼機一般,小靈通也將成為明日黃花。通信技術升級換代的背景下,在國內運營多年的小靈通通信業務日前被各地運營商明確宣佈退市日期,為4G鋪路。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存在不少小靈通用戶的反對聲音,導致小靈通退網進程並不順利。如何滿足這些用戶權益訴求,成為關鍵。
各地退網
退網已成大勢所趨。
日前,北京聯通宣佈將於2014年12月31日停止小靈通服務。根據公告,北京聯通解釋稱:“由於本地無線環路業務(即小靈通業務)的設備供應和技術支援等方面的原因,小靈通的通信服務品質已難以繼續保證。”並表示,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期間,為小靈通客戶提供轉網服務,北京聯通基於更先進的移動網路,同步推出多項優惠轉網的策略來承接小靈通通信服務。
事實上,在北京聯通之前,全國各地運營商已多有類似舉動。
新金融記者了解到,上海電信此前公告稱,自2014年10月1日起由更先進的移動網路承接小靈通服務。湖北電信啟動小靈通轉網工作的截止日期則為9月15日。福建電信則宣佈從9月23日開始,福建境內小靈通用戶將逐步無法使用原有通信業務,等等。
“實際上小靈通已經算是超期服役了,早就應由各地運營商關閉。”深圳一位通信業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很早之前工信部就有規定,小靈通要在2011年年底進行退網清頻,但是到了當時規定的時間,由於尚存相當數量的用戶,運營商和工信部都未強行關閉小靈通服務,只是不再對小靈通網路進行投資。
這構成了時下多數運營商給出的小靈通退網理由:原有的小靈通終端廠商、網路設備廠商均已相繼停産、轉産,導致維繫小靈通網路系統正常運轉所需的設備、器材以及用戶的終端均得不到有效供應,小靈通網路通信品質不斷下降。
“在通信技術升級換代的當下,小靈通技術、功能缺陷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漸漸被運營商拋棄,很自然。”上述通信業人士介紹,低資費、外形酷似手機,實際上卻是固話産品的小靈通已經無法適應當下智慧手機的潮流。
資料顯示,小靈通實現了將用戶端(即無線市話手機)以無線的方式接入本地電話網,使傳統意義上的固定電話不再固定在某個位置,可在無線網路覆蓋範圍內自由移動使用。但這種功能,在3G、4G時代,優勢早已消減。
當然,更為直觀的是,用戶量的減少,也是運營商放棄小靈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電信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仍有無線市話(小靈通)用戶136萬,本季度減少113萬,比上年同期減少468萬。
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小靈通用戶APUR值(平均每個用戶每月貢獻的業務收入)很低,而且隨著用戶逐漸減少,早已不能夠支撐小靈通網路的維護成本,而且現在小靈通設備的生産廠家已不再生産相關設備,運營商也難以繼續保障網路,所以只能早日退網。
“小靈通在國內通信運營業發展歷程上,有著相當重要的一筆。”上述通信業人士表示,運營小靈通的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大運營商。彼時該兩運營商主業為固網和寬頻業務,在2G時代同中國移動的市場競爭中,小靈通起了較大作用。
據了解,1997年,在日本PHS無線技術的基礎上,浙江余杭地區開通試用了我國首個名為“小靈通”的技術服務,其價格低廉、單向收費等優點很快獲得市場追捧。2006年左右,中國小靈通用戶規模達到頂峰,有9300多萬戶。
用戶留守
但該來的總歸要來。3G以及4G迅猛發展,在技術革新面前,小靈通已趨過時。業內已經形成共識,從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退網不管對於通信運營商還是消費者都是利好。
早在2009年初期,在國內通信運營商重組完成之後,小靈通的相關退網工作也開始正式提上日程。按照當時工信部要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大運營商,要在2011年年底,完成小靈通用戶的清頻退網工作。但實際上由於部分用戶的反對聲音,小靈通退網的步伐並不讓人樂觀,到現在才漸漸接近尾聲。
閆殿傑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他對“反對”這一詞語並不贊同。“準確點來説,是協商。”他告訴新金融記者。
來自河南濮陽的他,用小靈通已經有七八年時間。
“我也明白這是大的趨勢,小靈通退網也是通信發展的政策,但是讓我們這些用戶不滿意的就是善後措施,至今在如何解決用戶權益保障上,當地運營商也沒什麼作為。”他表示道。
據他描述,從3年前開始,其所使用的小靈通通話品質就開始下降,信號時好時壞,再後來就一點信號都沒有了。向當地運營商諮詢,獲悉小靈通開始進行退網,用戶需要轉網才行。
但是讓他不滿的是,當地運營商給出的轉網協議,一來跟普通的用戶入網套餐沒什麼差別,缺乏優惠政策,另外若進行轉網的話,使用的套餐將比原小靈通套餐貴不少。
“用戶都購買了小靈通終端設備,即PHS手機,在運營商網路停止服務後,這種手機就成了電子垃圾。並且我們小靈通的用戶已與聯通運營商建立了電信服務合 同,只要正常繳費和使用,運營商理應提供正常服務。”閆殿傑表示道,運營商若擅自提前終止服務是違約行為,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於是即便在小靈通沒有信號、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這3年來他還按時每月交給當地運營商35元話費。“如果不按時繳費的話,運營商很可能以用戶欠費的理由停機,這樣一來退網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他使用小靈通過程中,低資費成為優勢之一。
小靈通當初的賣點是“固話的資費、手機的便捷”。小靈通的標準資費為每分鐘0.10元,一些套餐中,語音主叫資費已經低至每分鐘幾分錢。
“我們這些用戶並非不配合。”閆殿傑的訴求主要集中在賠償這3年他在小靈通上的繳費,以及在轉網套餐上,繼續享有原有小靈通業務的資費協議。
與閆殿傑類似,國內各地仍有不少用戶堅守在小靈通陣地上。
來自廣東佛山的李建林,甚至將自己的網名改成了“小靈通釘子戶”。使用小靈通10年之久的他告訴新金融記者,早些年小靈通是他與周圍人的主要聯絡方式, 至今雖然家裏人人都有手機,但依然有大量親戚朋友只記得小靈通號碼,也有一些商業往來,使用率並不低於手機。“如若我銷號,直接帶來嚴重的通信困難,而且 是不可知的商業和溝通危機,因此這涉及我的切身利益。”李建林説道。
造成當下這種進退兩難之境,多位受訪小靈通用戶均表示,在小靈通引入國內時,業內就已明知小靈通的通信技術是有缺陷的,比較落後,從通信發展趨勢上講,本就沒有前景,即運營商對今天的退網有過錯,也負有責任。
“在各地,都存在小靈通用戶‘釘子戶’的現象,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小靈通的退網進程。雖然運營商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控制小靈通的建網投資,但一旦退 網,仍然有太多層面上的問題需要解決,而全國各省市不同的用戶規模、資費政策、市場環境都增加了出臺統一補償方案的難度。”上述通信業人士表示,不過市場 上也出現了有少數用戶在退網消息傳出後反而購買小靈通入戶,以求未來獲得賠償的現象。
頻段爭奪
即便仍有不少用戶在堅守,但在運營商層面,加速小靈通退網,或為圍繞4G開展市場競爭的必要手段。
事實上,小靈通退網的最終目的是清頻,即便成功完成用戶退網之後,也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務,小靈通清退出的頻段如何分配,將成為另一個糾結各方利益的難題。
“小靈通所佔的通信頻段非常珍貴,勢必要讓路給新技術。就像電視盒子,小靈通屬於過渡産品。目前,手機用戶已達10億,運營商為了百萬小靈通用戶去維護 基站、提供服務,實在划不來。説到底,小靈通就是電信市場競爭升級的推動者。” 速途研究院執行院長丁道師告訴新金融記者。
一直以來, 小靈通網路佔據著一段優質頻段資源,1900~1920MHz頻段。早在2002年10月,原資訊産業部曾將1880~1920MHz作為TD制式的主要 工作頻段。2012年年初,工信部明確表示,小靈通使用的1.9GHZF頻段,將用於TD-LTE的TDD模式的行動通訊系統。但因為小靈通用戶一直沒有 完成退網,中國移動實際上並未能得到該頻段資源。
目前TD-LTE牌照已發放,後續FDD牌照也將發放,在4G網路建設大規模推進的同時,頻譜需求與資源稀缺的矛盾將愈發突出。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以目前的高頻段部署TD-LTE網路將給運營商基站建設、選址等帶來困難,因此後續4G混合組網對於低頻段的需求更加強烈。而小靈通 所在的低頻段穿透力強、通話品質好、用戶體驗好,未來4G網路部署將事半功倍,在當前不均衡的4G市場格局中,這部分頻段的歸屬將影響後續運營商市場競 爭。
“隨著4G網路快速建設,小靈通佔用的優勢頻段變得更為重要,退網之後可以更好地利用頻段降低4G網路建設成本。”上述通信業人士 表示,三大運營商也一直對小靈通的優勢頻段爭搶已久。按工信部此前文件要求,小靈通的頻段退網後要給TD-LTE使用,中國移動自然成為最有力的回收小靈 通佔用的頻段者。但由於小靈通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産品,兩者同樣希望將小靈通頻段留下用於4G。
正因如此,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互之間關於小靈通頻段佔用的問題一直在談判,前者希望儘早能拿到這個頻段,後兩者並非鬆口返還,而是同樣積極爭搶這一頻段。
此前,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路技術研究部許森表示,中國電信也正在積極推進小靈通用戶升級轉網,儘快清退小靈通頻段,支援TD-LTE網路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