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的老闆究竟好不好當?
- 發佈時間:2015-05-18 05:29:29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事制度改革在我省實施一年來,大大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市場主體發生了重大突破。那麼——
5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山西愛寶堡孕嬰科貿有限公司。在談到商事制度改革的話題時,老闆楊吉惠微笑著説:“我們正享受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呢。”據介紹,2014年3月1日全省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正式推行後,讓在太原打拼多年的楊吉惠的孕嬰事業如虎添翼。曾因註冊資本金規模掣肘經營狀況平平的公司,自認繳制實施後,拿到了多個知名嬰童品牌産品的代理權。如今,該公司又在智聯招聘開始“招兵買馬”了。
楊吉惠只是享受商事制度改革紅利的一個縮影。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51333戶新登記企業享受到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帶來的便利。這一數字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7.9%,對應新增註冊資本同比增長39%。企業數量在增長,品質也在提高。
激發活力,市場主體遍地開花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全面鋪開,意在降低創業發展“門檻”的註冊資本認繳制和把市場大門開得更寬的“先照後證”試水。
業內評價,這兩項改革將極大地激發大眾創業、全民創業的熱情。事實果然如此。
商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構建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平臺系統、推進“三證合一”登記等。
3月7日,記者在小店區一家文具店見到了個體工商戶邢子高。他説,營業執照從填表到領證只用1天半的時間,令他很是感到意外,“如今當老闆真方便”。
邢子高的“方便”正是緣于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
目前,國家規定的113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事項及省政府明確的24項審批事項,已在我省全部落地,原有的制度框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辦事程式發生了“倒置”,主體進入市場的道路好走了許多。
商事制度改革,像邢子高這樣的創業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只要提供有效手續,企業就能拿到營業執照,而且,註冊資本金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後,可以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資金週轉的困局,幫助草根創業者掃除“成長的煩惱”。
作為我省早在2013年12月2日就開始試點的小店工商局,其負責人郝聰業對於改革感觸頗深。他説,商事制度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註冊資本認繳改革實施後,僅小店區主體增長率一度達300%。這是無法想像的。
在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刺激下,實施一年來,市場主體總體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從去年3月1日到今年2月28日,全省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24.67萬戶,同比增長28.28%,同期全國平均增幅為17.67%。其中,企業6.31萬戶,增長64.3%,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252戶,同期全國每天新登記1.04萬戶企業,增幅為48.87%。
蹄疾步穩,只因監管嚴字當頭
一年多來,我省有關商事制度的諸項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與此同時,對於改革的思考也並未停止。
改革,有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如“先照後證”後,會不會出現一放就亂——企業拿著營業執照就開業,行政許可證也不辦怎麼辦?註冊資本認繳制後,上不封頂,下不設限,會不會帶來“註冊數字上的井噴”而實際實體經濟並未得利?
省工商局企業處負責人表示,簡政放權,必須放管結合。商事制度改革就要做到寬進嚴管,放是要放活而不是放任,管是要管好不是管死。工商部門正在不斷創新監管手段,充分利用現代網路資訊技術,不斷提高監管執法的科技化、智慧化水準,有效應對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帶來的巨大監管壓力。
與此同時,我省已經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歸集了200余萬戶市場主體的登記註冊資訊及監管資訊共1600余萬條,建立了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企業公示資訊抽查和投訴舉報等一系列信用監管制度,統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各項任務。由“重審批輕監管”向“寬準入嚴監管”正在加速邁進。
一年來的事實證明,大眾創業激情的背後正是百姓創業的淡定。
首先,社會投資並沒出現註冊資本畸高或畸低現象。“權責合一正是註冊資本的要義之一。實施認繳制並不是不用繳。1元有1元的責任,億元是億元的義務。”大同市南郊工商分局城關工商所負責人稱。其次,從創業者選擇行業的角度,也能看出投資的冷靜。我省大部分新登記企業,選擇了“船小好調頭”的第三産業,而第三産業的“異軍突起”,也使得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新設立企業中,第三産業企業數量增幅58.41%,明顯高於第二産業48.94%的增幅,第三産業企業佔所有企業比重提高到了76%。改革對新興産業帶動作用明顯,全省新登記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企業2574戶,同比增長151.8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420戶,增長156.3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2253戶,增長65.78%。
任重道遠,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希望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隨後的一系列配套改革真能配起套來。”4月28日,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座談會上,太原市工商局局長王栓成發言時反映了一個問題,雖然目前辦營業執照很是便捷,但拿到照的企業在辦理某些許可審批證件時,卻因所需程式和要求不變,辦理時間沒有相應縮短,門檻也沒有相應放低卡了殼。也就是説,登記註冊審批“前置改後置”需要多個部門的合力,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
此外,在改革面前,也有個別企業鑽“空子”。説白了就是,門檻低了,進的人就多而雜了。企業先天不足,垃圾企業、空殼企業、皮包企業正在發酵。去年以來,出現了我省個別從事非融資性擔保、投資理財諮詢類企業涉嫌非法集資或詐騙“跑路”的問題。這些也給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帶來了新的問題。
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萬事開頭難,目前“頭”已經開了,而且有了良好的開端,那麼,如何讓改革設計的初衷完美呈現,讓改革紅利遍享市場主體,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報記者 楊繼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