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 媒體曝三大“潛規則”

  • 發佈時間:2015-05-17 09:20: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畢加索的作品拍出了1.79億美元的高價。

  

  印象畫《吶喊》之前拍出了1.2億美元。

  

  本月11日,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加索的油畫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亮相佳士得紐約春季拍賣會現場,最終以超過1.79億美元(約合11億多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下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新高。

  儘管中國有句俗話説——千金難買心頭好。但是,一幅畫賣到超過11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還是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近年來,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其中是否隱含泡沫這一問題,已經引起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甚至擔憂。有分析人士指出,藝術品拍賣價格逐年升高,除了因為其投資價值引起熱捧外,拍賣行利用一些潛規則和技巧推波助瀾,也是令價格居高不下的一大關鍵。 專題文字:王希怡

  監管不到位 拍賣貓膩多

  廣州日報訊 每當佳士得或者蘇富比這類世界頂級的拍賣行舉行拍賣會時,情形往往是這樣的:全球最富有的一群人齊聚紐約,參加流光溢彩的拍賣會,他們在這個容許黑箱交易的藝術市場裏一擲萬金,幾乎不受外界監管。

  在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根據行業慣例,通常一件拍品的最初幾次叫價往往是無中生有的。拍賣師憑空喊出一些價格,點燃競價的導火索。

  很多競拍者最後會發現,自己中意的拍品價格被別人刻意抬高了。因為有些人已事先承諾將以特定價格買下這件拍品(保底),而一旦最終成交價超過這個特定價格,那麼承諾保底的人將可從價格漲幅中獲得分成。

  此外,儘管美國早在42年前修改立法,規定必須標注藝術品價格,但是這條規定至今依然被大多數畫廊所無視。

  目前,紐約每年通過畫廊或拍賣行進行的藝術品交易,一年下來銷售額已達80億美元。然而,這座城市的拍賣法規距離上一次大修改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當年的交易額不及今天的一半。

  很多藝術界業內人士認為不應對藝術品市場干涉太多,一來,很少有消費者投訴;二來,它還是紐約的經濟命脈。

  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正在變成商品的一種,而相應的監管卻跟不上這一變化。

  “今天的藝術交易市場與上世紀80年代的私募市場以及90年代的對衝基金很像。”紐約收藏家、金融家詹姆斯·R·海奇斯四世説,“(這個市場)基本不受任何監管或法規約束。”

  拍賣三大“潛規則”

  潛規則一:

  “吊燈叫價”

  過去20年來,紐約州議員一直在想辦法禁止一種叫做“吊燈叫價”的操作,這是藝術品拍賣的一個典型把戲:拍賣師在競價初期假裝看到拍賣廳內有人出價,而實際上,拍賣師所指的方向並沒有人舉手,他只是在指著天花頂上的吊燈。

  曾任拍賣行高層35年的畫廊主納什説:“是時候制止這種假裝有人競價的貓膩了。”

  直到今天,在紐約,“吊燈叫價”仍然是百分之百合法的。現行法例允許拍賣師以這種虛假形式叫價,前提是不能超出拍賣品的保底價即可,也就是賣家能接受的不對外公開的底價。

  拍賣行認為這種叫價手段無傷大雅。有拍賣師解釋道,“吊燈叫價”是有必要的,可以避免保底價曝光,從而保護賣家利益。拍賣師認為,如果沒有這個手段,競價可能就得從保底價開始了,因為那是賣家能接受的最低價,這樣一來誰都知道這個價在什麼位置。“這跟房地産交易是一樣的,賣家不會透露他們能接受的底價,這樣可以在議價中保持有利。”一名拍賣師説。

  競拍者對此也是普遍表示知道和理解,賣家則認同這是對賣家的一種保護手段,也是一種營造競價氣氛的技巧。

  過去幾年,紐約議員曾先後提交了九項議案試圖禁止“吊燈叫價”的做法,均以失敗收場。

  如今,法律規定,拍賣行要在聲明存在“吊燈叫價”的做法。

  但是藝術顧問普朗默表示,他曾陪同一些有意參與競拍的人參加拍賣會,這些人對“吊燈叫價”一無所知。“這樣肯定是不對的。”他説,“不能假定拍賣會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是身經百戰的行家,清楚‘吊燈叫價’的潛規則。”

  紐約消費者事務局也支援禁止“吊燈叫價”的議案。副局長理查德·施拉德在一次聽證會上稱,“吊燈叫價”會迷惑“不明就裏的競拍者,讓他們以為正在和其他潛在購買者競爭”,從而造成價格虛高。

  潛規則二:

  保底可獲價差提成

  很多藝術拍賣業內人士表示,若問到當前藝術市場什麼地方最需要加強監管時,很多人提到了第三方擔保。

  第三方擔保的作用機制通常就是一種保證。一個人拿出一件藝術品來拍賣,拍賣行有時會願意進行第三方保證:由拍賣行找第三方約定一個價格作為保底價,這個價格是不公開的。如果最終成交價沒有超過保底價,第三方則需以保底價買下拍賣品,這樣操作是為了讓賣家可以有個最低價格的保障。如果最終成交價超過保底價,那麼擔保方可以從超出的價差中提成,作為對擔保方願意保底的回報。

  擔保方的身份同樣也是保密的,並且需要抵押一筆資金。舉個具體例子來説,如果擔保方承諾願意出1000萬美元作為保底價,而最終成交價為1200萬美元,那麼超出的200萬美元中,需要有一部分給擔保方,比例通常是30%到50%。

  帶有第三方擔保的拍品只佔總數的很小一部分,不過一般都是最昂貴的。通常,對於那些最熱門、最值錢的拍賣品,拍賣行都願意找第三方擔保。拍賣行的利潤主要來自與成交價捆綁的佣金,因此,拍賣行總是盡力爭取到最有價值的拍賣品。

  過去,拍賣行也曾經試著自己來為拍品作擔保,但是,它們在市場大幅滑坡後損失慘重,因此,從2008年,很多拍賣行更傾向於尋找第三方來擔保。

  以佳士得拍賣行為例,2010年,畢加索名作《裸體、綠葉和半身像》經該行拍賣成交。而在拍賣之前,佳士得找了第三方提供一筆數額不明的擔保金。最後,這幅最低估價7000萬美元的畫作,以1.065億美元成交(當時創下了藝術品最高拍賣價),而幕後那位神秘的擔保方必然拿到了一筆數目相當可觀的提成。

  但是,很多藝術品拍賣交易商、收藏家和藝術顧問認為,第三方擔保的問題在於:如果這些擔保人同時也可以參與競價,那麼就意味著拍賣行失去了中立性。

  潛規則三:

  成交價未必屬實

  此外,在佳士得和菲利普斯這兩家大拍賣行,就算最終是擔保人買下了拍品,他也不一定需要全額支付保底價。舉例來説,如果一個擔保人出價1200萬美元,在競價中勝出,那麼這位擔保人是不需要全額支付1200萬美元的,因為拍賣行會從除去1000萬美元擔保金的剩餘部分裏,給予擔保人分成——這叫融資費。

  “這樣一來,最終買下拍品的是可以拿到折扣的擔保人,實際成交價格和公開成交價格就有了差異,那麼這市場就毫無透明可言了。”紐約大學退休教授邁克爾·摩茲斯。

  對於融資費的做法,拍賣行內部也有分歧。蘇富比拍賣行號稱所有的叫價都是“不可反悔的叫價”,擔保人如果最終得到了拍品,是不允許分享融資費的。“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競價就不是所有人都平等的了。”蘇富比高級副總裁、全球訴訟主管喬納森·A·奧爾索夫説,“擔保人是有折扣的。”

  對此,佳士得和菲利普斯的解釋是,它們允許擔保人拿融資費,即便成功拍到拍品也不會造成影響,理由是如果不給融資費,擔保人就會失去競價的意願,從而妨礙賣家賣出最好的價錢。

  拍賣行認為擔保金可以製造流動性,讓賣家有信心把珍貴的藏品交給市場。它們説就算存在濫用,那也是擔保人的品行問題,跟它們無關。

  拍賣行通常會找一些財大氣粗的收藏家和私洽交易商作為擔保方,還有的人是因為自己買了某些作品,希望維持相關藝術家的市場價值,所以願意來當這個擔保人。

  記者

  觀察

  “泡沫”未到爆破時

  畢加索的一幅畫賣出11億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值不值,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覺得是個荒謬的笑話,也有人覺得藝術的價值用多少錢來衡量都不為過。

  筆者認為,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確實是存在泡沫的,但是,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泡沫仍未到爆破的時候。理由如下:

  一,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全球化,保證了世界各地有錢、任性的收藏家的供應源源不絕。曾幾何時,藝術品拍賣是西方上流社會的專利,而如今,在紐約頂尖的拍賣會上,亞洲黃皮膚競拍者的比例越來越多。這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新貴不愁花多少錢,只愁沒地方花錢。有他們在推漲行情,世界藝術品價格一時半會兒就很難掉下去。

  二,如今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太講究作品的追根求源,當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隨時有上位的機會,無論古板的藝術評論家們如何看不上眼甚至冷嘲熱諷,只要有富裕的收藏家願意一擲萬金,它就值萬金的價,甚至還會引發熱炒。畢竟藝術從來都是一個很玄的東西,很難講一幅不起眼的塗鴉會不會哪天賣得比我們一輩子賺的都要多。

  三,相較于股票和樓市,藝術品交易市場確實是一個監管相對不完善的領域,裏面存在大片灰色地帶和不透明操作。藝術品拍賣價格被哄抬得越高,鑽空子渾水摸魚的空間就越大。加上近年來,歐美多國加強對海外秘密賬戶和逃稅的打擊力度,對“藝術的追求”在一些人眼裏無疑魅力倍增。

  四,藝術品交易並不屬於實體經濟的一部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藝術品交易反而可能逆流而上。甚至根據經濟學家戈茲曼的理論,藝術品價格上漲與基尼系數成正比。也就是説,當貧富差距越大之時,藝術品價格可能會炒得越高。瑞士信貸銀行的數據預測到了明年,全球1%的富人掌握的財富將超過其餘99%的人所擁有的財富,藝術品價格的走勢可想而知。

  (王希怡)

  新聞

  連結

  十大最貴拍賣藝術品

  畢加索“專職”破紀錄

  近年來,畢加索的作品一直是藝術品市場的焦點和寵兒。

  統計數據顯示,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曾經被畢加索屢屢打破:2004年,畢加索的油畫《拿煙斗的男孩》以1.0416億美元成交,創造了當時的紀錄;2010年2月3日,這個紀錄被賈科梅蒂的一尊雕塑打破;然而僅僅在3個月之後的5月4日,畢加索的另一件作品《裸體、綠葉和胸像》在佳士得拍得1.065億美元,再次刷新了這個紀錄。

  這次1.79億美元的成交紀錄,已經是其第三次撞線了!

  目前,國際市場上西方現當代藝術風頭正盛,水漲船高,業內人士斷言畢加索作品的拍賣價格未來還會再創新高。

  十大最貴拍賣藝術品

  NO.1畢加索《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 成交價:1.79億美元

  NO.2 培根《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 成交價:1.42億美元

  NO.3 賈科梅蒂 《遙指》 成交價:1.41億美元

  NO.4 愛德華·蒙克 《吶喊》 成交價:1.2億美元

  NO.5畢加索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成交價:1.06億美元

  NO.6 安迪·沃霍爾 《銀色車禍》 成交價:超1.05億美元

  NO.7畢加索 《拿著煙斗的男孩》 成交價:超1.04億美元

  NO.8 賈科梅蒂 《行走的人I》 成交價:1.04億美元

  NO.9賈科梅蒂 《雙輪戰車》 成交價:超1億美元

  NO.10 畢加索 《多拉·馬爾與貓》 成交價:9521萬美元

  11日,畢加索名畫《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拍賣現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