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幹私募今年提成上千萬不稀奇

  • 發佈時間:2015-05-16 10:33:2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胡春春

  私募可能正在打敗券商、銀行、公募基金,成為現在金融“小鮮肉”們最嚮往的工作聖地。嚮往的理由很簡單:機制靈活,提成豐厚,以及那些讓金融小鮮肉們又愛又恨的血腥考核。

  研究員算啥 跳槽私募幹助理

  現在的私募基金,對金融業年輕人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2015年3月份,《金證券》記者剛與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策略研究員Q君結識,當時Q君進入這家券商不久。誰知4月底,Q君告知已經離職,供職于當地一家頗具名氣的私募。“先從投資經理助理幹起,如果公司認可我的能力,上升空間肯定比在券商做研究員大。”

  他對《金證券》記者透露,今年以來,自己的老東家、那家大型券商的研究部門,平均每個月五六個人遞交辭職報告已經是常態,除了個別厭倦金融行業、選擇改行外,幾乎都去了私募。Q君以一種見怪不怪的口吻説,“金融民工跳槽私募也是大趨勢啊”。

  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研究部門稍微有點能力的年輕人都留不住,大牛市下,券商研究部幾乎陷入了“不停招人,不停離職”的尷尬境地。

  老同學艷羨 年底拿30萬紅包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深圳一家知名私募的一位年輕研究員F君身上。

  2013年F君從廣州大學金融學專業畢業,當時一個班幾十個同學,只有F君去了私募,其他同學要麼去了銀行、要麼去了公募基金、券商,最差的也去了國資下面的投資部門。

  “那個時候市場很不好,幾乎沒有人去私募,我因為沒有其他的出路,只好去了私募,當時心里落差特別大,到同學面前總覺得抬不起頭。”F君對《金證券》記者説,“但是公司領導一直鼓勵我,説私募肯定有大發展。”

  經歷了一年的心裏煎熬,F君終於適應了私募的工作。2014年,F君所在公司的業績十分突出,年底給每個研究員包了30萬元的紅包。

  “很多在銀行的同學聽説我拿了30萬分紅都不相信,在他們心裏,銀行工資肯定比私募高。”F君説。

  更讓F君想不到的是,今年因為市場太好,一些在銀行、券商工作的同學還委託他打聽有沒有實力強一點的私募招人。

  機制很靈活提成千萬不稀奇

  Q君和F君之所以在私募混得風生水起,用他們的話説,是因為私募的靈活機制,豐厚回報。

  以Q君和F君所在的私募為例,採取的最主要考核方式是薦股提成,即向私募基金經理推薦牛股,牛股漲多少,薦股團隊或者個人就拿多少比例的提成。

  “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做私募,拼的是名氣和財力,我們金融民工跳槽私募,拼的是正兒八經的本事。有能力,能選中大牛股,年底提成上千萬能嚇死人;選不中,或者選的虧損了,看著別人拿錢不説,自己可能還被扣錢。更有公司甚至實行薦股業績末位淘汰制,十分殘忍。”F君對《金證券》記者説。

  據了解,關於私募考核中的薦股提成,行業裏並沒有硬性標準。

  深圳一位資深私募告訴《金證券》記者,私募會規定薦股團隊或個人可以拿到牛股浮盈的百分之多少。“最低的也有10%,最高的應該不封頂,完全看團隊或個人對業績貢獻了多少,只要扒了私募的成本,怎麼分就看大老闆的意思。”

  他透露,今年這樣的行情,估計到年底能拿千萬元提成的私募從業者比比皆是。

  考核真無情 沒有崗位讓你混

  事實上,在私募工作一點兒也不比券商、銀行和公募基金輕鬆。原因是,要選好股票、做好路演、得到投資者認可,在私募常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有資深私募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自己忙得已經半年多沒有陪兒子看過電影了。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知名私募實行的考核制度,可以説都是全方位、無死角考核。

  “從研究員、風控、投資經理到前臺都有考核標準,並且按月、按季、按年考核,沒有一個崗位會讓你混日子,因為私募每時每刻都會産生成本,根本不會養閒人。”上述資深私募行業人士透露,例如澤熙、重陽,都是公司越大,考核越多,考核強度越大。

  對比之下,券商、銀行、公募基金等單位的考核往往按年度評定。

  拿券商來説,研究員的考核主要是從報告數量、從業年限、領導評價等幾個方面衡量,薦股幾乎不納入考核範圍。

  券商研究員名氣和薪資唯一的決定因素就是新財富排行榜。榜內榜外薪資差別巨大。有的人很有能力、觀點,但是可能努力多年都進不了榜;有的人能力可能不那麼突出,但是善於包裝、炒作,可能很快就有了知名度。

  多位金融業內的年輕從業者向《金證券》記者表示,雖然券商等金融機構比較穩定,但是工作上感覺很被動,不如私募來得“痛快”,能就上,不能就下。他們很看好今年市場,認為在私募裏可以有一番作為,賺上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