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存貸比考核擬終結 銀行將摘“緊箍咒”

  • 發佈時間:2015-05-13 02:31: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金彧  責任編輯:胡愛善

  橫在商業銀行面前20年的存貸比不得超過75%的監管紅線將要取消。

  5月8日,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後對記者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已經寫進《商業銀行法》20年的存貸比指標硬性考核將終結。昨日,多位銀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的“緊箍咒”也將被摘掉。

  分析認為,在經濟下行之際,保留存貸比的必要性下降,部分金融機構存貸比放開,可以通過寬信貸助力穩增長、對衝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貸比不作為監管考核,預計可以至少釋放數萬億元信貸資金。

  由促進到制約 存貸比將變參考

  曾使得商業銀行獲得更大經營自主權,並啟動了此後波瀾壯闊的中國銀行業的自主經營進程的存貸比,而今已日漸成為經濟下行時信貸增長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須考慮廢止的關鍵歷史時刻。

  存貸比,也稱“貸存比”,是指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最早是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對部分股份制銀行推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試點時提出的。1995年,該指標作為商業銀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的四大指標之一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簡稱《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條。2003年《商業銀行法》因中國銀監會設立而進行修訂,但有關存貸比的第三十九條被完整保留下來。此後,存貸比不得超過75%便被作為監管指標,由銀監會負責執行,一直至今。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指標的出臺在當時計劃色彩濃重的時刻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不僅給商業銀行鬆綁,使得當時新設立的股份制銀行獲得了快速成長的機會,更是啟動了國有專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的前身)自主經營的商業化進程。

  魯政委稱,經歷20年的發展,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已經制約了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存款增速放緩,使得銀行信貸增加非常困難。更為重要的是,使得各類影子銀行風起雲湧,加高了信貸的成本”。

  魯政委説,繼續把存貸比作為監管指標不合時宜。他認為,監管層作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的表態,出發點是,在當前經濟下行時,商業銀行對存貸比束手無策,影響了信貸投放。同時,監管層需要進一步減少金融秩序的混亂,及時削弱影子銀行産生的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上世紀90年代,存貸比指標被寫入《商業銀行法》,其首要目標是管控流動性風險,在當時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如今20多年過去了,商業銀行的自我約束能力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加強,可以適時取消。

  《商業銀行法》修改在即

  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的存廢,關鍵在於《商業銀行法》是否修改。

  據財新報道,銀監會已將取消存貸比這一單獨的修改意見上報到國務院法制辦。昨日,亦有知情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證實此事。《商業銀行法》修改在即,包含存貸比指標的第三十九條將從《商業銀行法》中刪除或者修改為“參考指標”。

  郭田勇表示,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已經作出表態,這就意味著銀監會下一步要著手組織修改《商業銀行法》,正式將存貸比指標從《商業銀行法》中拿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在其看來,如果銀監會取消了存貸比對商業銀行的剛性約束,也不會造成商業銀行的混亂。而與存貸比指標類似的監管指標還有存款準備金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等指標,都可以起到約束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作用。不過這些指標對銀行信貸的約束都沒有存貸比那麼強。

  郭田勇稱,取消存貸比指標限制之後,商業銀行自主經營的空間更大了。不過,凡事均有兩面性,如果真的取消存貸比,也可能會導致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商業銀行加劇流動性風險。

  去年6月6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存貸比是75%,必須依法監管,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結構多元化,當前為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會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容。

  2014年6月30日,銀監會宣佈,7月1日起,對存貸比計算口徑進行調整。銀監會表示,目前經濟形勢下行,調整存貸比是一個好的時機。本次調整方案釋放了兩個政策信號,即促進商業銀行把資金更多用於三農和小微,通過為商業銀行增加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效控制流動性風險。

  有望釋放數萬億元信貸資金

  “如果監管層真的取消存貸比監管指標,將其作為參考指標,那麼,銀行頭上的緊箍咒終於可以摘掉了。在自主經營的同時,也能在現有的信貸規模上至少再釋放5%的信貸資金規模”。一位大型商業銀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如是説。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貸比不作為監管考核,那麼,預計可以至少釋放數萬億元信貸資金。不過,由於存貸比指標計算複雜,每家商業銀行的情況不同,因此,很難預估到底能釋放多少資金。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存貸比這個監管指標取消之後,理論上是可以釋放一部分信貸資金。但事實上,即使存貸比取消了,大型商業銀行還有18.5%的存款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的監管,因此,難以預估釋放資金量。

  在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黃斌輝看來,存貸比主要影響了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節奏,並不是信貸總量。而取消存貸比後,銀行信貸規模還受到兩方面的制約:首先是央行每年初制定的合意貸款計劃,其次是銀行自身的資本充足率。

  2015年5月8日,銀監會公佈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的存貸比為65.67%。而此前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的存貸比大多數在66%以下,距離監管紅線75%還有一段差距。

  黃斌輝認為,銀監會公佈的數據反映了商業銀行每個季度的貸款總量不超標,而實際上,股份制銀行深受存貸比之痛,壓力很大。在內部考核時往往會向下傳導壓力,銀行爭奪存款的壓力依然存在。

  董希淼直言,銀監會披露的存貸比指標距離75%的監管紅線還有一段距離。這其中的差距通過表外業務規避掉了。“如果存貸比不再作為監管指標,加之銀監會規範並表,相信未來很多商業銀行會將表外貸款‘光明正大’地併入表內”。

  此前,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李文泓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指標類似于存款準備金率。不過,因為每家銀行情況不同,無法估算具體釋放多少資金。但是,可以確定商業銀行將把更多的信貸資源用於支援實體經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