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鬆綁存貸比考核 監管層多措並舉持續釋放金改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5-11 09:11: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鬆綁存貸比考核 推進信貸資産流轉

  副:未來簡政放權將促民營金融機構“進場”

  近日,監管層頻頻吹風,對金融機構監管指標適度鬆綁,同時,簡政放權的落實將促使民營金融機構設立成為常態化,一系列跡象表明,新常態下的中國金融改革紅利在逐步釋放。

  業內專家認為,貨幣增量和存量的調節將讓市場資金合理充裕,為實體融資提供“彈藥”,但宏觀調控不能解決金融領域多年來形成的壟斷現象,打破金融壟斷要靠金融改革,民營資本的力量不可忽視,未來金改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鬆綁 監管考核隨經濟形勢變動

  日前,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在這一政策動向調整的背後,《商業銀行法》正在著手啟動首次修訂,有望取消75%的存貸比硬指標,改為“符合監管要求的存貸比例”的溫和表述。

  華泰證券銀行分析師張帥認為,鬆綁存貸比考核意味著在資産端去掉了銀行頭上的緊箍咒,隨著信貸投放額度自由度提高,進而能刺激銀行業務運轉自由度。

  隨著銀行業務多元化,其負債來源渠道也越來越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存款增長壓力日趨增加,但貸款增速相對較快,銀行為了達到硬指標,投入大量資源拉存款,由此間接推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和資金價格,並且,存貸比時點考核也迫使銀行月末、季末普遍出現衝時點等行為。

  2014年6月6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存貸比是75%,必須依法監管,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結構多元化,當前為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會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容。隨後,從2014年7月1日起,銀監會調整存貸比計算口徑,“三農”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涉農貸款、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涉農貸款等6項不再計入分子(貸款)。

  除了銀監會有鬆綁監管指標的動作外,央行也對“合意貸款”政策進行鬆綁。2014年11月,央行在三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首次以專欄的形式詮釋了所謂的“合意貸款”,其指的是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核心內容是指金融機構適當的信貸投放應與其自身的資本水準以及經濟增長的合理需要相匹配。“總體上,合意貸款按照大體均衡、不大起大落的原則把握,但根據實體經濟的實際貸款需求情況也有一定彈性和靈活度。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可結合農業季節性規律,靈活安排貸款節奏。”央行指出。

  “每年央行有信貸投放量的大致目標,每家法人銀行也會有相應的信貸額安排。在新常態下隨著金融改革推進,以前保持節奏3:3:2:2的信貸投放節奏要求在未來不會再對所有銀行‘一刀切’,在各個地區也會因地制宜來統籌監管。”北方某省的央行分支機構高層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不僅如此,對於在經濟下行期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暴露,銀監會也提高了相應的容忍度,“商業銀行就小微貸款業務制定盡職免責實施細則,只要銀行工作人員嚴格履行了相關程式,勤勉盡責,貸款出現了風險,可免責。”周慕冰説。

  ?調節 增量和存量釋放資金流

  各項監管指標鬆綁的意圖正是為銀行業保持合理充裕的資金流動性,為實體經濟融資提供“彈藥”,目前,銀行業資金運作空間也進一步打開。周慕冰表示,在繼續保持合理貸款增速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推動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機制研究,鼓勵條件成熟的銀行探索建立科技企業金融服務事業部,積極支援科技創業企業發展。

  所謂“投貸聯動”正是在風險投資機構評估、股權投資的基礎上,商業銀行以債權形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援,形成股權投資和銀行信貸之間的聯動融資模式。據了解,已經有一些股份制銀行針對小微企業或科技型企業嘗試“投貸聯動”模式,由市場投資機構旗下基金投資的小企業為目標客戶,借款人將股權質押給銀行,獲得的貸款資金用於企業正常經營週轉。銀行還為掛牌企業並購、資産重組提供顧問服務及融資支援,實施多方合作,為券商提供資産託管業務,也向合作券商推薦有掛牌意向的優質中小企業。

  從央行的角度,今年將貨幣政策資金總量、價格調控和“定向放鬆”進一步結合起來。兩次降準共1.5個百分點,銀行業釋放了4200億元流動資金,央行還對農發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進一步降準;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實施了定向進一步降準措施,加大了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援力度。與此同時,央行還利用多種貨幣調控工具定向對金融機構進行結構性調節。

  中國社科院重點金融研究室主任劉煜輝指出,決策層非常靈敏地感知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之大,央行一直意圖維持較寬鬆的貨幣端,長期來看,要穩定增長,存量經濟調整也是關鍵。對此,今年內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備案制和註冊制雙雙落地。周慕冰指出,“要堅持用好增量與盤活存量並重。進一步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和信貸資産流轉業務,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起機構範圍和基礎資産範圍;推進由信貸資産登記中心開展的信貸資産登記託管業務,加快信貸資産流轉。”

  據銀監會數據統計,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今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為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9%;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為1.4萬億元,增長63.2%。

  ?放權 降門檻促民營金融“進場”

  各種政策措施托底“穩增長”的同時,金融改革將更加凸顯讓市場發揮調節作用,民營金融機構“入場”將成為常態化。銀監會對民營銀行“成熟一家批一家”,開設數量不設限,並且消費金融公司、村鎮銀行都有望擴容,監管層同時鼓勵民營資本入股,完善多層次和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

  前不久,銀監會修訂相關規章制度推進簡政放權,包括縮減審批鏈條,放開市場準入,地方銀監局將承擔相應更多的行政審批權。目前,成立民營銀行就由地方銀監局審核,再提交銀監會批復。

  央行方面,簡政放權取消了已實現貨幣可兌換項目的事前行政審批、備案、許可、登記等程式,積極探索更加市場化的事中和事後監督管理的新模式,採取實行事後監管和“負面清單”式的管理,宏觀上,建立人民幣跨境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教授厲以寧就認為,宏觀調控不能解決金融領域多年來形成的壟斷現象,打破金融壟斷要靠金融改革,相對於外生力量而言,內生力量更為重要。而宏觀調控只是一種外生力量,通過金融改革使內生的市場經濟機制發揮作用才是更徹底的改革。

  “金融領域應當打破高度壟斷的局面,發展民間金融機構是當前金融改革深化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厲以寧説,民營資本是充裕的,要設法把民間資本引向金融機構,包括容許建立更多的民營金融機構,形成能與國家控股的股份制銀行競爭的股份制民間資本銀行,而不僅僅限制于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未來一段時期,金融改革紅利將進一步得到釋放。(記者 蔡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