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秧苗輸送機一天省 22個工
- 發佈時間:2015-05-16 08:31:3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張仁軍
正是春耕大忙時節,遼寧省瀋陽新民市鶴湖水稻生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明武一大早就來到育秧大棚裏,邊察看秧苗長勢,邊告訴記者:“今年育秧大棚全變成12米寬的大拱棚了,以前只有7米寬,寬的更能適應機械化的需求,棚裏全部安裝了噴灌設備,噴水、卷簾實現了自動化,溫度、濕度在外面的自動化裝置裏都能看到,不在跟前時通過監控也能看到,十分方便管理。”
育秧大棚變寬變高真是方便,記者進到棚裏不像以前的小拱棚,還得彎著腰。在育秧大棚外,幾名工人正在整修一條條運輸帶,看到記者疑惑的眼神,王明武很是自豪地説:“這是秧苗輸送機,馬上就要插秧了,用它運輸秧苗省時省力。以前我在外考察時覺得很好,要是買的話很貴,回來後就自己琢磨著生産。”
在進行水稻工廠化育苗時,一個個育秧托盤從自動化育秧機出來後,需要人工用手推車推到棚裏去,不是壯勞力都幹不了這活。王明武向記者介紹説:“我的育秧運輸機經過改造後不但能調整速度,還能拐彎。原來我們四條育秧生産線在生産時每天需要近70人,今年要省下22人,一個壯勞力一天就要支付150元。同時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家庭婦女也能幹這活。育苗速度也提高了,能比人工育苗提前7天。”
今年鶴湖水稻生産專業合作社共有80多棟育秧大棚,能夠為2.7萬畝的水稻田提供秧苗。合作社自有7000多畝的地,還要為周邊的百姓代育代插近2萬畝。
在鶴湖水稻生産專業合作社的大院裏,記者看到一台臺插秧機整裝待發。工人吳興偉正在往拖拉機後面焊上裝秧苗的挂鬥,他告訴記者:“後天開始就要進地插秧了,我們要做好運秧苗的準備。昨天我們合作社剛跟浙江省龍遊縣的一家公司簽訂協議,在結束家裏的插秧後我們20多人要去龍遊縣開插秧機,那邊管吃管住一天200元,還報銷往返車費。”
鶴湖水稻生産專業合作社不僅僅為當地百姓的春耕服務,他們的觸角已延伸到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地,或是提供技術服務,或是輸出機械操作手,這樣也解決了合作社員工東北地區只有一季生産空余時間沒活幹的難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