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育秧工廠不只育秧

  • 發佈時間:2014-12-22 03:29: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李飛通訊員吳啟明

  育秧工廠是做什麼的?育秧?在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林塘村尚禾農民合作社的育秧工廠裏,理事長歐陽斌談的最多的可不是育秧。

  去年,記者來此採訪,歐陽斌把育秧工廠帶給農民的實惠挨個數了一遍。今年,記者再訪此地,他又給記者算了半天專業化服務的惠農賬。

  “從種到收,全程打包服務,農民端著茶杯,穿著皮鞋,就把錢賺了。”監利人有擦皮鞋的習慣,“擦鞋嫂”還是該縣的勞務品牌,敢説讓農民穿著皮鞋賺錢的話,歐陽斌自然是心裏有底:合作社全過程服務水稻種植,打包價格為590元,比自耕自種節省約200元。

  據歐陽斌介紹,這200元的惠農效果從買稻種育秧就開始了,合作社與農民簽訂育秧訂單後,集中與種企談判,低價統一採購,最大化地降低水稻種子價格。植保環節,攜農機入股的機手們,操作噴灑範圍可調的藥肥一體打藥機提供服務,每分鐘打1畝田,比農戶自己打藥施肥每畝省20元錢。

  在毛市鎮柘福村的昊天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兵把專業化服務的惠農賬算得更細,一邊拿著全程服務價目表,一邊在心裏按著計算器,他説:“按這個表上列的全套服務的價格,農民購買服務的成本是1.2元/平方米·季,一年種兩季就是2.4元;再按今年的平均産量計算,一平方米收入4.5元,單個平方米凈利潤是2.1元。也就是説,農民不用種地,一畝地裏也能凈賺1400元。”

  作為湖北糧食第一縣,監利今年水稻測産預估為29.5億斤,較上年增加1.4億斤。“得益於我縣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得益於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也得益於育秧工廠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今年監利的水稻又是好收成。”監利縣委書記董新發告訴記者,全年糧食豐收,育秧工廠應該記一大功。

  監利育秧工廠,確實火了。2012年,監利有了第一家育秧工廠,過去三年來,每年新增育秧工廠十幾家,截至目前,已建成集中育秧示範點220家,其中工廠化育秧大型基地43家。43家育秧工廠總投資3億元,服務面積60萬畝,帶動全縣機插秧面積110萬畝。

  千百年水稻種植傳統固然是育秧工廠發展的重要原因,但為何如此快?為何是這兩三年?

  監利縣委常委胥金普向記者解釋説,這兩年監利縣以補貼、金融服務和政策支援三種方式全力扶持育秧工廠發展。資金扶持方面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縣財政對每個建成的標準化育秧工廠一次性補貼20萬元左右。金融服務方面實行競爭分配貼息貸款,2014年對全縣7000家新型經營主體貸款貼息2900萬元,融資3億元。政策支援方面,對土地連片流轉500畝以上的受讓者每畝給予30元的獎勵。

  更重要的是,火起來的育秧工廠,已不僅僅承載著為監利稻農育秧的功能。

  記者採訪發現,兩年前,監利首批育秧工廠確實以集中育秧為主,但去今兩年,既有和新建的育秧工廠,一般以合作社形式承載集中育秧、農機服務、統防統治、農資供應、水稻種植、蔬菜生産等6項功能,産業鏈更為完備的育秧工廠還有建有畜牧養殖、水稻烘乾、存儲、土地託管、種苗培育等其他專業合作社。監利縣委辦公室副主任鄒海濱告訴記者,目前,監利全縣43家育秧工廠發展合作社344個,大多都可提供專業化服務。

  育秧工廠,儼然是一個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服務組織的農業綜合體了。

  以昊天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例,作為新型經營主體,除流轉土地3000畝外,它還經營著不少農民入股和託管的土地,這些土地上全部種植水稻,而且品種統一,理事長周兵的想法是為以後做稻米品牌打下基礎;此外,育秧設施的集中使用期是每年三個月,其餘時間,昊天農機專業合作社以育秧設施入股,和台灣阿里山蔬菜育種公司合作進行蔬菜育種。

  作為專業化服務組織,昊天農機專業合作社全套服務項目包括:機耕、育秧、插秧、植保、測土配方、收割、烘乾、存儲。而且,合作社社員還有優惠,全套服務社員價為650元/畝,並享受二季作物純利的25%。

  育秧工廠的專業化服務,農民認可嗎?

  監利縣新溝鎮秦陽村的李其清,流轉了90畝低窪田和30畝溝塘,稻蝦間作,今年小龍蝦沒賣上價,只賺了6萬元,種水稻的毛收入有20萬元。

  “流轉得再多也能種,就是人手不夠。”李其清告訴記者,現在監利雇一個勞動力,一天的工資就要180元,還要提供兩三餐飯,算下來勞動力成本要200元。但是,在育秧工廠購買專業化服務,含3斤種子在內的育秧、機插秧服務,每畝地才僅需240元。“可惜的是,我流轉的是低窪田,不便機械操作。”現在還指望不上育秧工廠的全程服務,李其清很是遺憾。

  採訪中,記者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再好不過地説明瞭育秧工廠的惠農效應:毛市鎮柘福村的一個年近花甲的農民,家裏三口人的耕地以700元/畝(每畝800平方米)的價格流轉給了村裏的育秧工廠,而自己又以2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70畝低窪田。

  “育秧工廠種地效益高,我高價流轉出去,低窪田現在還指望不上機械化,我低價流轉進來自己種。”笑著説這話的農民叫楊時好,村裏人都説他是個“精明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