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西佈局馬鈴薯

  • 發佈時間:2015-05-16 08:31: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燕玉海

  今年年初,農業部印發《2015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編制《全國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規劃》,積極推進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要讓馬鈴薯逐漸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作為種植馬鈴薯的大省,廣西如何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馬鈴薯産業,使農民增産增收?這無疑這是一篇農業大文章。

  産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廣西作為我國馬鈴薯主産省份之一,馬鈴薯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總産突破100萬噸大關。據統計,2014年廣西春季馬鈴薯面積達112.71萬畝,佔春收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二;鮮薯總産量高達148.95萬噸,佔春糧比例超過8成。

  “廣西土地資源非常有限,耕地面積每人平均不足1.3畝。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確保穩面積、保總産、實現口糧基本自給,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廣西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徐世宏分析説。

  目前,廣西馬鈴薯單産每畝在1500公斤左右,相當於畝産糧食300公斤,發展100萬畝馬鈴薯,相當於增加80萬畝的水稻或100萬畝的玉米。

  據調查,馬鈴薯的生長與別的作物相比,需水量很低,在其他農作物生長困難的乾旱半乾旱區域,馬鈴薯不僅也能正常生長,且單産比小麥、水稻等要高很多,同時還能減少水土流失等。廣西利用冬閒田,擴大冬季馬鈴薯種植面積,對穩定糧食産量尤為重要。

  認準優勢規模開發

  廣西的冬季,氣候溫和,十分適宜馬鈴薯種植。近年來,廣西大量馬鈴薯的錯季上市,既填補了北方冬季蔬菜供應的空檔,又為廣西農民增加了大量收入。

  近日,在貴港市港南區良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500畝基地,記者看到這裡的馬鈴薯每公斤賣到1.8元。區農業局局長梁仲益介紹:“港南區種植馬鈴薯3.7萬畝,約産7.4萬噸,初步估算,産值可達1.9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增加300多元。”據相關部門統計,廣西馬鈴薯種植按2010年至2014年每畝增收500元來計算,可為廣西農民累計增收20億元以上。

  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快對馬鈴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鼓勵、扶持一些種植經營大戶和種植産業公司,開展一體化經營。

  前不久,在良櫻農業科技公司馬鈴薯生産基地的機收現場,許多農民大開眼界。一台臺馬鈴薯殺青機、耙土收薯機在田間行進,青黃色的薯秧被收割裝進機鬥,一個個馬鈴薯經過篩鬥凈土後,紛紛滾回地面。公司總經理梁英告介紹,2014年秋季,公司承包了港南區橋圩鎮振南村1500畝山地,利用旱坡地發展冬秋馬鈴薯種植,在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購買了5台馬鈴薯播種機和采收機,從起畦、施肥一直到機收,全程機械化耕作。“一台機械一天可下種30畝,既效率高又節約成本。”梁英掰著手指説,“馬鈴薯從下種到收穫一共需用109天時間,每畝純收入3000元左右,頭一年種就賺了400多萬元。”

  準確把脈大力挖潛

  在廣西,每年有1000多萬畝冬閒田地可以種植馬鈴薯,但現在的利用率僅在10%。自治區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廣西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力爭擴展到150萬畝以上,總産量要達到225萬噸以上。

  馬鈴薯産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拉動和真金白銀的扶持。去年,廣西從財政預算經費中專門安排4000萬元,扶持秋冬種馬鈴薯産業項目的提升,同時還向農業部爭取256萬元專項經費,投入于馬鈴薯高産基地的創建。

  近幾年,廣西冬季馬鈴薯種植面積雖然發展較快,但形成3000畝以上連片基地規模的很少。馬鈴薯的銷售渠道相對也較窄,例如冷鏈物流設施短缺,專業銷售市場規模小、精深加工企業數量少,直接將馬鈴薯銷出國門的渠道沒有形成等。

  徐世宏認為:廣西在發展馬鈴薯産業上,只要發揮區位優勢,多部門同心聯合,培育和扶持農産品外貿企業及主産區經營能人,就能把馬鈴薯産業做強做大。

  目前,廣西的馬鈴薯大部分以鮮貨銷售為主,僅有極少數用於加工粉條等。據了解,廣西馬鈴薯種植主要為冬種春收,每年從5月底到9月初,是廣西馬鈴薯生産的空檔期。一年中接近有一半時間不生産馬鈴薯,這也是阻礙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的問題。

  為此,廣西進一步優化馬鈴薯産業佈局,正將種植區域逐步從南向北擴展,從冬季種植向春秋季種植推進,形成桂南冬種、桂中桂北春種和一季稻區秋種馬鈴薯的産業帶,由冬秋兩季種植馬鈴薯向一年四季種植發展。同時,引進多種功能的加工生産線,實現馬鈴薯産業的精深加工,是其中的一條捷徑。目前,廣西正在實施“非糧變糧、粗糧細做”項目,在馬鈴薯主産區建立生産線,利用高澱粉含量的馬鈴薯大量加工“馬鈴薯米”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