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化與陶瓷行業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5-15 23:30:4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首屆“國中陶瓷藝術論壇”暨國中陶瓷藝術館隆重開館首展“墨語瓷言——曾氏陶瓷藝術作品展”在北京國中陶瓷藝術館舉行。來自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陶瓷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學者、專家和廣西企業商會代表等近百名出席了開幕式。

  北京國中陶瓷藝術館由北京廣西企業商會會長單位——北京遠洋投資集團旗下的遠洋文化投資公司投資建設,旨在大力弘揚陶瓷文化,振興藝術陶瓷的輝煌,推動藝術陶瓷的繁榮健康發展。

  歷史上,陶瓷代表和承載著人類藝術發展獨特的文化,但近代以來,陶瓷一度走向了低迷的發展階段,如何傳承和振興這一門偉大藝術,是現代人們共同的歷史責任,一場由眾多專家藝術學者熱烈探討、能集合行業頂尖人物之思想的論壇尤為必要。

  此次論壇以“全球陶瓷語境下:家族式陶藝教育與學院教育之思考”為主題,由商界和藝術界精英人士共襄盛舉。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會長、北京遠洋投資集團董事長鄭志在致歡迎詞時説:陶瓷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陶瓷藝術更是中國文化藝術史的結晶,它濃縮了中華民族整個文明史。本次展覽主要關注點有兩方面,第一,以曾氏祖孫三代的教育傳承模式作為案例,研究中國未來陶瓷藝術教育的方向;第二,在全球當代陶瓷藝術的大視野下,以曾氏各代藝術家作品的差異性與當代性為起點,思考如何推動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

  他表示,如今的陶瓷已經不再是中國獨有的語言,而是全球的國際化語言。藝術家的作品進入了全球化共用時代。陶瓷藝術也從傳統的博古架和室內裝飾中解放出來,從單一的工藝美術演進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形成以“陶瓷”為媒介的各類藝術的多元化表達,展覽的功能除了向公眾展示藝術家優秀作品外,也可以更上一層樓,引導公眾思考,並傾聽指點與建議,促進藝術家開闊視野,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國家博物館首席專家孫機、清華大學教授張守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曹靜樓、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朱葉青、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何炳欽、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春茂等人分別從陶藝的家族傳承和現代藝術教育的各自的特點和相互關係闡述了自己學術觀點。

  下面是記者摘要摘錄與會人員的發言,以饗讀者。

  劉傳銘:發展應容古通今

  自從上世紀以來,幾乎所有的書畫領域的理論遇到了空前的挑戰。所謂傳統和現代,中國精髓和世界語境,家族式教育和現代教育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當下,文化的繁榮,陶瓷的繁榮,呈現一種空前的景象,可是文化精神的變身,理論的單薄,恰恰令所有關懷文化和陶瓷藝術的朋友們擔心,我們不能用表面的繁榮和熱鬧代替這門藝術的思考和理論發展。

  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振興是和我們的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強調改革深化,強調世界的關照,陶瓷文化更是如此,需要打通古今,一縱一橫的努力。放到文化的平臺去談陶瓷,無外乎三條路。一是照著講。所謂照著講就是恪守文化傳統,嚴格按照古典文化精神,恢復我們曾經有過的文明。二是繼續講。就是把我們的時代理解,當代精神和個性化的發展注入到陶瓷創作、陶藝審美裏面去。三是重新講。就是當代語境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的語境,當代人個性的張揚要重新解讀歷史,要重新創造新的歷史,所以陶瓷藝術和陶瓷文化同樣面臨這三條路。今天這個論壇借助曾氏父子的作品展覽,以家族式的藝術個案和現象探討當代陶瓷的發展之路。讓陶瓷作為代表國家的一種符號,來上承傳統,下啟未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陶瓷是一個全資訊的歷史集,它不僅是時代工藝審美、藝術的反映,還是時代綜合特徵的凝聚,陶瓷人應該有著厚重的歷史背景和豐厚的文化營養,在弘揚民族文化的今天也承擔了重要的責任。陶瓷藝術是大美術範疇,作為研究美術史的人,建國初期在高等藝術教育裏面,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分歧,要不要把西方的現代教育引入中國傳統藝術教育裏面,當時的語境和政治環境幾乎是成了一邊倒的狀態,連中國畫這樣代表中國民族文化精粹的學科也被高等美術院校取消了,沒有中國畫係,只有油畫係。反觀陶瓷,正是在這種大文化的語境下,它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有西方審美理念,造型特徵來改造我們的傳統陶瓷藝術特徵。

  每個時代的傑出藝術家一定不是一個保守派,從這個意義上説,不要局限於是科學的教育還是學科的分延,要以更博大的胸懷來看這個歷史。做文化的一定要強調文化,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就是審美教育,對我們的藝術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我現在看到的是藝術家的藝術品,它的創作的思維的過程,它提供的審美的品格很少關注,尤其是近十幾年的浮泛之風,價高唯美。要轉變這種世風,要從審美上解決這個問題,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價值。

  孫機:將陶瓷與畫更好融合

  我認為中國的陶瓷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繪畫的,只有壓花,到了粉彩時代技術才成熟。現在陶瓷掌握的技術已經很全面和複雜,但陶瓷畢竟在人民生活中還是日用品,一個實用的東西,上面的畫也只是裝飾畫,這就見證了陶瓷藝術的發展。另外,中國國畫風格已經放得開了,把這種繪畫風格跟陶瓷怎麼結合?文人畫是要題詩的,詩和畫是互相發揮的,加上印章構成一個整體。我認為陶瓷跟畫如何融合還是沒有很好的解決。一方面向純粹的藝術瓷發展,這純粹是藝術陶瓷,從坯子到畫都是藝術家親自動手,它的理念融入到陶瓷裏就形成了一個藝術品。不管是否實用。另一方面,陶瓷如何在大宗生産的日用品裏更多的發揮作用?如果藝術家是畫山水的,畫到壺上、瓶上,還要兼顧瓷器的實用性,如果日用瓷既充分發揮藝術的造詣,又與實用充分結合,就更好了。

  張守智:師徒傳承有局限

  1953年,周恩來總理確定讓輕工業部的黃炎培部長開始恢復新中國的陶瓷,當時我們在中央美術學院參與了景德鎮的見習,景德鎮的教育還屬於師徒承傳。師徒承傳的優勢是把無形文化資産很好的保留下來,但是對於創作個性化和具有時代感的創新陶瓷是有局限的。因為師徒承傳徒弟必須學習師傅的風格和手藝,這對於陶瓷的創新來説,有一定局限性。新中國建立以後,全國有六七個院校開始做現代陶瓷設計教育。這種陶瓷專業和師徒承傳不一樣,它綜合性的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包括從造型到裝飾的整體設計,給學生全面的文化藝術知識。改革開放後,在今天全國各高等院校有三四百所開設有現代藝術教育的本科專業。景德鎮陶瓷學院在推動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和日用瓷、衛生陶瓷起到了領先主力作用。

  1953年我們去景德鎮做建國瓷的時候,當時景德鎮的師徒承傳分工很細。在陶瓷設計上不是一個徒弟能整體掌握的,光是一個造型就分很多類,例如盤碗類,空心器皿類等,每種作品的每個部分又存在分工,這就造成品種設計的單一,無法考慮作品的整體設計。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系也分為陶瓷雕塑專業和陶瓷設計專業,設計專業又分為藝術瓷和日用瓷。學生從造型到裝飾是全面學習的。所以,師徒承傳在作品某個局部的技術手藝方面是得到很好的傳承,但是對於人們生活和時代發展的前進,社會生活決定市場,市場決定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和風格,所以現代陶瓷藝術教育在某些方面來説比師徒承傳有它的優勢。而曾氏三代是得到家族式的教育影響,既保持了師徒承傳的優勢,又有現代設計教育的優勢,作為年輕人從事這個行業,是最理想的,區別於歐美這些沒有深厚陶瓷藝術歷史的國家。

  朱葉青:“意識形態”決定地位

  《中國陶瓷史》之所以在中國很重要,是因為在世界文明史的模式裏,完全佔有獨特的地位。為什麼中國陶瓷史在國際上受到如此關注,我們發現每一朝每一代,到了陶瓷它就發生了截然鮮明的變化。從南宋到元,整個的審美,工藝都在發生變化。他們的意義是代表整個國家意識形態的濃縮反應。雖然它是一個生活用品,但它所包含的資訊遠遠不止這些。如何解讀它是我們要完成的。在這個解讀裏不僅是陶瓷的造型工藝審美裝飾,而是它的意識形態。它所呈現出的文明形態,應該更有意義。

  我也是山水畫家。山水畫自形成模式以來,我們必須按照這個模式去畫,可是陶瓷史不一樣,你會發現這個解讀就變成有意義了。原始青瓷,到了南宋官窯瓷器,它越過了唐代五彩斑斕的色彩,到了理學的範疇,這時候我們要怎麼做。

  何炳欽:發展空間巨大

  提到繼承,從我們悠久的歷史來看,我們的工藝、藝術在不斷的提高和發展,傳承在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陶瓷有兩萬多年的歷史,從湖南道縣的陶瓷到江西仙人洞的陶瓷據專家説有兩萬多年的歷史,我們的瓷器只有1700多年的歷史,我們的先輩走完這段路是曆盡艱難的,是一代代人的繼承。

  怎麼更好更快的繼承先人的智慧,我們很多前輩都在做,例如在民國時候就開設有陶瓷的專業。在這方面有些做得好的地方,一是很多老師從學院進入大學任教,二是把景德鎮産區的優勢發揮出來,他們不斷聘請當地著名的老手藝人去培養下一代。理論上有院校老師對藝術理論的研究,在製作的技術技巧上又傳承了景德鎮的一些先進的技術技巧,這時期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和發揚光大的作用。我們是第三代了,更加吸取了眾人之長,更接地氣,不像原來的老師只會動嘴不會動手,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既會動手,又會動嘴,在理論和實踐上更上一層。其實改善了老師這種教學和實踐環節的不足。

  從歷史上看,創新一直貫穿著藝術發展的始終。從原始到現在,每一步都是創新的理念才帶來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我們國家最早燒出的瓷器,具有1700年曆史,不僅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也在世界上取得了豐厚的回報。這也是創新的巨大力量。

  陶瓷巨大的發展空間。為什麼説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呢?我認為,在眾多的藝術形勢下,陶瓷除了吸收繪畫的營養之外,它還其他的優勢。比如説在古代簡陋的條件下,先輩對鋁、銅、錫等金屬氧化物的掌握,就創造如此豐富的民族文化以及陶瓷的豐功偉績。陶瓷發展至今,各種化學製劑和化學材料給藝術家帶來更廣闊的天地。陶瓷藝術有廣闊的空間,大家去細緻的琢磨,反覆推敲這些材料,陶瓷藝術不會亞於其他任何一門藝術。我還要強調,作為現代的教育,不僅要繼承傳統,模倣國畫、油畫,我們更重要是利用陶瓷材料的特性來做藝術,它應該有自身獨特的藝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