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古陶瓷之絞胎陶瓷器

  • 發佈時間:2015-05-12 09:32:5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唐 素面絞胎脈枕

  

唐 素面絞胎脈枕

  樓鋼説古陶瓷之十三

  本欄目摘選自著名古陶瓷鑒賞家樓鋼的著作《中國古陶瓷鑒賞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閱讀古陶瓷的方式。

  絞胎陶瓷器物枕呈長方形,以切片貼合技術製作,素身無釉;胎體以絞胎形式製作,呈褐、白雙色混合,紋飾層層疊疊,在枕面上做出菊花般的紋路,在兩側做出水波紋,具有樸素的美。

  絞胎陶瓷器物自唐代開始出現,延及宋代,宋之後就已消失,直到清代乾隆時期才又再出現仿製品,而其時絞胎技術已經失傳,只好採用人工描繪的方式畫上絞胎紋理。唐、宋時河南當陽峪窯、登封窯、鞏縣窯、扒村窯,山東淄博窯等窯口都有製作這類瓷器,同時還發展出絞釉貼面、絞化粧土飾面等技術。大部分絞胎瓷器表面施以亮青釉,少部分採用素面無釉的形式,直接顯示絞胎紋飾的魅力。

  唐代絞胎瓷器的出現,恐怕與唐代的外來文化,特別是外來的玻璃製作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中國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原始的玻璃製品,古代稱為琉璃,也就是最早的含鉛玻璃。英國人李·約瑟在他的《關於中國古代的玻璃》一書中將這類琉璃稱為“paste”,認為在東周以後中國人就已經開始製作玻璃了。

  現實考古發掘中,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戰國和漢代的墓葬中都有古代琉璃製作的器物出土,如1975年湖南長沙楊家山18號墓出土的楚國谷粒紋琉璃壁、1959年安徽淮南蔡家崗出土的戰國谷粒紋壁等等。但是在唐代,人們卻認為玻璃是外來的,《冊府元龜》就曾記載西方使團來朝時以玻璃為貢,唐人段成式在其《酉陽雜俎》中説:“玻瓈,西國之寶也。玉、石之類,生土中。或雲千歲冰所化,亦未必然也。”將玻璃列為與玉石相似的自然生成之物,可見其時對玻璃的認識相當膚淺。

  古羅馬時期西方的玻璃製作技術已經非常發達,1948年在河北省景縣北魏封氏墓曾出土一件網紋玻璃杯,杯壁僅有0.2釐米厚,內壁光滑,外壁有明顯的水準紋理,顯然是採用有模吹制方法製成的,且經科學測定為鈉鈣玻璃,是拜佔庭帝國的産品,足可證明當時確有西方人帶來中原的玻璃製品。東羅馬製作的玻璃包括了純凈的無色玻璃和各類鮮艷的有色玻璃,還有以不同顏色的玻璃絞接起來的雙色或者三色玻璃,這在今天的威尼斯仍然能夠看到,而這種絞接玻璃所使用的技術與絞胎、絞釉陶瓷器如出一轍。因此,絞胎陶瓷器與絞接玻璃製品之間一定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孰先孰後雖一時難以考證,但卻足以證實中國與西方悠久的文化、技術交流歷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