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盤活存量資金 服務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5-14 05:58: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你有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是一句來自華爾街的名言。

  作為成熟市場最重要的融資工具之一,資産證券化能起到盤活存量資産、增強經營性資産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等作用。

  信貸資産證券化是連接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之間的橋梁,不僅能夠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更有助於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金融市場體系,是我國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通過一個成熟、健全的資産證券化市場盤活存量資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顯得尤為重要。進一步盤活信貸資産,能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充足的金融“活水”。在此時進一步擴大資産證券化規模,簡化流程、完善資訊披露等制度,能夠調動發起機構及投資者的積極性,更加有效地撬動我國銀行體系的信貸資産,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可貸資金。這無疑是以改革創新盤活存量的一步好棋。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需求迫切的當下,盤活的存量資金必須要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試點銀行騰出的資金要用在刀刃上,重點支援棚改、水利、中西部鐵路等建設領域。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投資者結構單一、二級市場交易不活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尚需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提高産品的標準化、規範化水準,以進一步發揮資産證券化在盤活存量中的關鍵作用,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更要以史為鑒,充分認識資産證券化的兩面性,資産證券化産品應嚴格對接實體經濟需要,防止因過度資産證券化而引發金融危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