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鄉村圓夢都市生活

  • 發佈時間:2015-05-14 05:29:4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聞 尤楚/文、攝

  “打通資本脈絡,讓農業奔跑起來。”經過近7年佈局,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讓這句話成為現實。目前,該行83%的網點、77%的ATM、81%的離行式自助銀行分佈在縣及縣以下區域,並在全國首創設立1.1萬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累計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客戶84萬人次,發放貸款2700余億元,位列浙江同業第四位。

  這張亮麗成績單的背後,作為全國首個經央行批准開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的麗水市,無疑備受關注。近年來,郵儲銀行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在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創新涉農綜合金融項目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三農”金融服務新路。

  “大坪經驗”助山農進城安居

  鄭建友一家3口原本住在距離雲和縣城40多裏的雲壇鄉沈莊村,兒子讀書、買東西、看病都要去鎮上或縣城,非常不方便。但是,要把家搬到縣城,過上城裏人的生活,鄭建友連想都不敢想。

  2014年,雲和縣啟動大坪農民異地搬遷安置小區建設項目,讓鄭建友進城居住成為可能。據悉,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81344平方米,總投資24516萬元,是當地政府為幫扶偏遠山村農民下山脫貧致富的重大舉措。鄭建友如願抽到大坪農民公寓一套82平方米的房子,還拿到了4.2萬元的政府補貼。不過,20多萬元購房款,加上裝修、傢具等必要開支,讓這個年收入僅5萬元的家庭直呼負擔不起。

  正在此時,郵儲銀行工作人員登門拜訪,讓他買房的錢有了著落。為幫助廣大農民進城安居,郵儲銀行麗水市分行與當地政府合作,在全國系統內首家開辦“農房按揭貸款”業務,為異地搬遷農民購房提供貸款期限長、基準利率的按揭貸款。該行工作人員給他算了一筆賬,如果貸款10萬元,貸款期限20年,按基準利率來計,每月最低還款僅710元。於是,他很快到當地郵儲銀行辦理了貸款手續,僅僅三天,就獲得了購房款。幸福,就這樣敲開了家門。

  和鄭建友一樣,眾多大坪異地搬遷農民享受到了該行超長期限且利率優惠的貸款,圓了進城夢。截至目前,郵儲銀行麗水市分行已為大坪農民異地搬遷安置小區170戶購房農民發放貸款2763萬元,整個項目預計發放貸款超億元。項目竣工後,該行還將在大坪小區建立“農村社區自助銀行”,為小區住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大坪農房集聚項目得到了各級政府與監管部門的肯定,成為該行支援新農村建設、批量做大農村金融市場的又一把“金鑰匙”,農房集聚“大坪經驗”在麗水各地得以複製推廣。眼下,慶元、縉雲農房集聚項目貸款已經獲批,該行對這兩個項目授信高達2.3億元;縉雲舒欣小區1期900多戶基本完工,該行對其制訂的整體金融服務方案也已跟進。

  支農信貸産品盤活農業資産

  “去年3月,我從郵儲銀行貸了10萬元種水果,利率只要8厘,到賬又快,今年我還想再貸10萬~20萬元。”麗水市蓮都區老竹鎮老竹村村民吳新富是郵儲銀行“整村授信”的受益農戶之一。

  在深耕農村金融市場的過程中,郵儲銀行麗水市分行認識到,僅面對零散農戶發放小額貸款,無法實現規模效益。“整村授信、批量開發”成為該行拓展農村市場的有益嘗試,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業貸款金額小、成本高的難題。

  去年3月,該行從人行推出的信用村鎮名錄中篩選條件合適村莊,開展銀村合作。他們在合作村設立服務點,培養資訊員,建立農戶資訊檔案,實現村民申請貸款不出村;並在銀行內部建立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加快辦理效率。麗水山多地廣人稀,該行還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培育起了一支“自營+代理+資訊員”的專業化農村金融服務隊伍,服務當地百姓。

  服務模式的創新,大大提升了農民的金融服務體驗。目前,僅在麗水,郵儲銀行的“銀村合作”點就多達108個,總授信6.71億元,今年新發放貸款達2405萬元。而這只是郵儲銀行創新金融、服務“三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不斷豐富支農信貸産品,共推出了38種信貸新産品。在麗水地區,結合不同的地方特色、特定客戶群體開展的業務創新從未間斷,一大批沉睡的農業資産被盤活。

  在縉雲,郵儲銀行的“林貸通”,“喚醒”了丹址村等17個村“沉睡”的山林。該産品以村集體林權作抵押,確保村民在該行順利貸到款的同時,其貸款額度最高還可放大4倍。截至2月底,累計發放貸款1.35億元。

  在“中國名茶之鄉”的松陽,全縣5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産業,茶園就是農民手中最大的資産。郵儲銀行推出“茶貸通”小額貸款,以“茶園證”作抵押,解決了農戶貸款無抵押的難題。該業務現已覆蓋當地18個鄉鎮,惠及1364戶農戶。截至2月底,累計發放貸款1.1億元。

  慶元、龍泉是著名的香菇之鄉。多年來,郵儲銀行與當地香菇市場展開緊密合作,加大對當地家庭農場的支援力度,發放貸款達8000多萬元。同時,該行還為市場商戶提供資金結算1.46億元,確保農産品上下游形成良好互動,助力當地香菇産業不斷做大做強。

  “網際網路+”讓普惠金融陽光普照

  92歲的鄭仙杏是縉雲縣嶺口村村民,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帶著身份證、印章、銀行卡走進村裏的郵儲銀行金融服務站,在資訊員洪曉敏的幫助下,幾分鐘就取好了1000元現金。鄭仙杏老人告訴我們,郵儲銀行金融服務站就設在村裏的商店內,“離家近,又方便!”

  郵儲銀行充分發揮點多面廣、城鄉結合緊密的優勢,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真正沐浴那些很少得到金融服務的群體、社區和個人。經人行總行批准試點,人行麗水中心支行在浙江全省率先開展了“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工作,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成為人行在麗水市農村開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全國試點單位。如今在麗水,共有956個助農取款服務點,經過多次改造升級,一些助農取款服務點逐步變身為多功能農村金融服務站,為農民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網際網路時代,這些遍佈我省廣大農村的金融服務站被賦予了更多網際網路思維。結合省委省政府“電商換市”戰略部署,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借助“郵掌櫃”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整合供銷社等多項資源,不僅讓工業品下鄉,也打通了農産品進城的“電商”通道,小小的農村金融服務站成為農村電商接入口。

  在縉雲嶺口村的郵儲銀行金融服務站,一台顯示“郵樂網”主頁的電腦,一個擺放著産品介紹圖片的貨架,最受當地村民歡迎。“四五十歲的村民不會用電腦,現在也能網購了,他們選産品,我幫他們下單。有合適的農産品還可以放到網上去銷售,我們也進入‘電商’時代了。”雖然工作量因此大大增加,洪曉敏仍喜上眉梢。

  網際網路金融拓展了郵儲銀行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廣度。“物理網點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網際網路和手機支付,是銀行經營的第二條戰線。要為普惠金融插上網際網路這個隱形的翅膀。”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自2010年起,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開始向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打造了包括ATM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視銀行等電子銀行服務渠道。截至4月底,全轄電子銀行客戶突破633萬戶,在用ATM機3367台,市場佔有率8.4%。該行的手機銀行,除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外,還附加充值、購物等多種生活服務項目,切實滿足客戶生活需求,將營業網點“裝”進了客戶口袋。借助“網際網路+”,該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擴大服務覆蓋面、改善客戶體驗,向著打造線上線下服務功能強大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目標昂首邁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